为什么大宅门里七爷的奶奶,那么不喜欢大爷呢?不吃他买的点心?
在《大宅门》开篇第一集,导演就通过大大小小的事情,把宅门里的人际关系,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大宅门与詹王府的恩怨起源一一展现出来,目的是交代一个背景,并且用比较吸引人的手法,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因为电视剧开头的部分,对于整体的收视率来说特别重要,所以,我们在《大宅门》第一集,看到的是有些夸张化、戏剧化的场景,比如题主提到的:七爷的奶奶,尬拒大爷的点心,而独爱小儿子的点心这一段。
下面,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到底为什么七爷的奶奶不喜欢大爷,不吃大爷买的点心?
大爷不会把握合适的沟通时机
这一段的背景是,白家二房剩下了剧中的男一号白景琦,这位小七爷从娘胎里出来,只会笑不会哭,于是白老太太就请吴瞎子来算卦,看看白景琦只会笑不会哭这件事,到底有什么说法。
正待吴瞎子说吉利话的时候,大爷拎着点心走了进来。老太太说“老大,我正叫吴先生给老二那小子批八字,你也听听”
在此之前,吴瞎子其实已经说了是吉兆,老太太听了肯定是非常开心的,而当吴瞎子想进一步解释,老太太也正准备聚精会神听他细说的时候,老大走了进来。
于是,老太太的注意力被打断了,既然老大来了,就干脆让他一起听听,一来老太太也可以继续听下去,二来这件事关乎白家的兴旺,也应该和家人一起分享。本着这两个想法,白老太太邀请老大一起听吴先生讲卦。
结果,大爷却说:“是,是,妈您先吃块点心。我特意从兰馨斋给您买的”
老大的这段回答,显然是没把老太太看重的事放在心上,而是只想着尽孝心,让白老太太赶紧尝尝他的点心,而且后面还补了一句,“特意从兰馨斋给您买的”。虽然,老大为人确实厚道,但是他表孝心的时机没有把握好,在老太太正看重另一件大事,并且邀请大爷一起参与的时候,大爷却敷衍着掏出点心,还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特意买的大品牌。
老太太心里会怎么想?
打断了我的好事,让你进来一起参与,你还敷衍?敷衍就算了,还拉着我非让我吃那些吃腻了的点心?不仅如此,还非得告诉我你特意买的大品牌的?
可见,老大在人际沟通方面,缺少察言观色的灵活能力。
老三先抑后扬,成功吸引了老太太的注意力
在外人面前被亲妈拒绝了的老大,满肚子委屈,而此时,老三拎着点心也颠了进来。
老三没有按照传统规规矩矩的套路,邀请老太太品尝点心,而是自己先咬了一口,然后假装吃到了不讲究的点心,嘬着牙花子还带着演绎的表情说“嘿?这什么味?加桂花了吧?有这么做点心的吗?”
“妈,您尝尝。”
结果,老太太就乖乖地接过去了点心……
老三,见机行事,又开始推销其他点心。
好,从这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老太太平时非常喜欢吃点心,而且对点心的成分特别有研究。而这一点老三很清楚。
于是,老三在拿出点心的时候,没直接让老太太品尝,而是自己尝了一口,做出了一些不专业的评价。
为什么是不专业的评价?因为白家人有钱,不会买便宜的点心给老太太,而且从包装上,老太太也能知道是哪个牌子的。所以,老三故意表演卖弄不专业评价,成功引起了一个专业人士的注意。
于是老三,顺势邀请老太太赶紧尝尝,表面上是让老太太尝尝点心是不是如自己的评价一样。实际上就是哄老太太吃点心。而老太太也乐意配合,因为懂点心的门道也是一门贵族学问啊,能说出点心的成分来,必然彰显了老太太的优越感啊。
于是,老太太尝过点心以后,进行了一番专业人士的点评。老三,就坡下驴地恭维老太太见得多,并顺势拿出了其他点心。
此刻的老大,脸都绿了。但是不死心,继续拿出自己的点心向老太太推销。但依然被拒。
这一次的被拒,其实是老太太仍然对老大进门时,第一次让点心的不满。
不得不说,这老太太也是够了,自己尝一口就能知道点心是拿什么油做的,对点心研究到这个地步,嘴里还嚼着点心,却睁着眼睛说瞎话确实有点过分了。
老三回到屋里,跟自己的媳妇聊起此事,还分析了老太太的性格,是一个越让越不吃的主,得哄着吃才行。
可以看出,老三对老太太的性格是一清二楚的,而老大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也或许老大知道老太太的性格,但是不愿意也不善于用计谋吧。
老大的愚孝害了他
从老三媳妇的讲述中,我们还间接知道了老大的另一件事。
也不知道老大怎么想的,竟然给老太太定制了一把夜壶,这对当时比较封建的晚清来说,确实有点过分了。
中国古代讲究“男大避母,女大避父”,其实这一点放到今天也仍然适用。孩子大了之后,就是应该和异性父母保持一点距离,尽量不要涉及性别隐私方面的事情。
所以在封建社会,老大的那种行为,就好比今天的男孩子给妈妈买了个超长夜用的姨妈巾……让本来就不怎么喜欢他的妈妈,勃然大怒!简直有悖纲常!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老大其实做过不少这样的事情,老大的一片孝心可以理解,但是表达方式确实是存在问题,所以老太太不喜欢老大,也是事出有因的,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嘛。
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吧,本来老三就是老儿子,一般的父母也确实都会偏爱家中最小的孩子,而且老三的性格小时候肯定是那种鬼机灵的,所以也特别招父母喜欢。
从老三哄老太太的套路,我们也能看出,他已经惯用此技,熟能生巧了。所以,老三总是能成功地哄老太太开心,表表孝心,收获老太太的手动点赞,那么老太太也就更喜欢他啦~
而可怜的老大,一直对老太太不吃自己点心的事情耿耿于怀,知道老太太去世之前,才勉强塞进老太太嘴里一块,也算是满足了自己的心愿,表了孝心了吧。
或许老太太不吃大爷买的点心,还有其他的因素吧,如果你有其他的看法,一定要在下方留言,分享出来哦!
《大宅门》中一代女中豪杰白文氏为什么到死不让杨九红带孝?
《大宅门》里的白文氏死都不让杨九红戴孝,其实还是因为杨九红的妓女身份。但无论是戏里的人还是戏外的观众,都不明白为什么白文氏连身后事,都不想让杨九红参与。其实这其中有着白文氏的抗拒和矛盾。
一、杨九红身份对白文氏认知的冲击
从古至今,整个社会对妓女的看法,都是贬义的。清末民初也不例外。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市井文化里,娼妓都属于“下九流”的职业,被人看不起。
而白文氏的看不起,是一种彻彻底底地排斥和“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抗拒。
首先,白文氏的娘家一定也是大户人家,否则她也不可能嫁入白府成为正妻。因此,她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女人一定要懂得礼仪廉耻和三从四德。而杨九红作为儿子的媳妇,却出身青楼,这对她来说,确实是难以容忍的。
其次,白文氏作为一个擅长经营关系的生意人,是十分爱面子的。而杨九红的身份,令她脸上无光、难以启齿。因此,她更加抗拒。
二、杨九红是妓女,却又是佳莉的娘
杨永红虽然是妓女,但也确确实实是佳莉的娘。白文氏接受也宠爱自己的亲孙女佳莉,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又让她无法接受杨九红。
她心里痛恨着杨九红的出身,却又无法改变杨九红是佳莉的娘、是儿子的女人的事实。而当白文氏无法调和这种矛盾时,她只能通过“不认杨九红”和“不让杨九红戴孝”的方式,来对抗她无法接受的事实——杨九红是佳莉的娘、白景琦的女人。
三、白文氏最后的倔强
其实,对于白文氏对自己的嫌弃甚至是憎恶。杨久红也是充满着愤怒并且尝试过抵抗的,就比如那唯一的一次当面交锋。
杨九红被白文氏当众羞辱后,企图自杀,不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更是为了表达对白文氏的不满。而杨九红在和白景琦的相处中,也会含沙射影的说白文氏的坏话,因此她一直在暗暗的和白文氏较劲。
白文氏弥留之际,她应该想到了,自己走后,黄春身体不好当不了家,杨九红很可能顺势上位。于是,她提前把槐花给了白景琦,更是使出全身力气说出了最后一句话——“不让杨九红戴孝”。
杨九红曾经说过“看谁能熬过谁”,她以为熬到白文氏去世,她就是赢家。而显然,白文氏早就看透了这一点,她不会让杨九红翻身得意,在生命最后一息,她仍旧严守阵地,一句话,便抹杀了杨九红所有反击的机会。
杨九红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句话,就好像,白文氏一辈子都憎恶她一样。
在你眼里最能接近完美的国产电视剧是哪一部?
我最喜欢的两部国产剧,一部是《大宅门》,另外一部是《雍正王朝》。
2001年在央视首播的40集电视剧《大宅门》讲述了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以及大宅门里的恩怨情仇。改剧由陈宝国、斯琴高娃、刘佩琦、蒋雯丽、杜雨露等演员主演,宁静、张丰毅、张艺谋、李雪健等众多大咖级明星参演,阵容不可谓不强大,就连剧中的一些龙套演员演技也可圈可点,加上好的剧本,使得这部剧成为了经典。
《大宅门》电视剧,其中二少奶奶白文氏靠着自己的智慧从董大兴等人的手中夺回百草厅、白景琦用一泡屎当了一千两银子、白景琦立排众议挥刀铭誓终与香秀成亲、白颖宇挺身而出会长在就职大会上痛斥日军宣传抗日悲壮殉国等几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国仇家恨交织在一起,其中有深谋远虑、一心复兴白府的二奶奶白文氏,有敢爱敢恨、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白景琦,有浑浑噩噩但是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含糊的白家老三白颖宇,有一生痴情却爱而不得的白玉婷,有“一生襟抱未曾开”的白二爷白颖轩,也有曾是风尘女子却始终不被大宅门接纳的杨九红……
上面这张图片是《大宅门》最后一集,汉奸王喜光让白景琦白七爷当日军的傀儡药行会长,三叔白颖宇主动替他背了这个锅,就任仪式上,白颖宇舍生取义,吃下【烟膏子+酒】的绝命药方,怒斥汉奸,号召药行不做亡国奴,随即毒发身亡。白颖宇混蛋了一辈子,吃喝嫖赌,放浪形骸,利益熏心,贪生怕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直到晚年大彻大悟,在日军入侵的时代浪潮面前,挺起了脊梁骨,慷慨赴死。用最壮烈的吃喝,结束了吃喝玩乐的一辈子,人间造孽无数,离去之时,终是走得轰轰烈烈。
可以说《大宅门》这部电视剧,塑造了太多太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片段都值得仔细琢磨。剧中使用了很多长镜头有些片段一镜到底,更加突显了演员高超的演技。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是当那句“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的旋律一响起,我相信好多人都能跟着唱几句,这就是这部电视剧的魅力所在。
《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同名小说,唐国强、焦晃、王绘春、杜雨露、徐祖明、杜志国、赵毅、李颖等主演,演绎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风雨经历。
想必看过这部电视剧的朋友们对九子夺嫡、年羹尧率兵剿灭江夏镇、八爷党发难逼宫等情节不会陌生。
其中九子夺嫡的故事最为精彩,在封建社会皇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康熙废除太子以后,争夺未来的皇位就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四阿哥胤禛和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展开了较量,八阿哥以“八贤王”著称,得到了满朝文武绝大部分拥戴,不过他的这种“贤”是靠收买人心换来的,康熙临终前的话就说明他看的一清二楚。八阿哥心机太重,把自己的一己私利看得比家国天下重要,而且此人锋芒毕露,不懂得像四阿哥胤禛那样韬光养晦,手底下没有太得力的人可以为之所用。而四阿哥胤禛不显山不露水,做起事来大公无私,以国家为己任,因此康熙皇帝很赏识他,加上他有邬思道那样的高人指点和手握重兵的十三阿哥鼎力支持,所以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夺嫡争斗中成为了赢家。
胤禛在当政后出现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了雍正的一生。这样的长篇巨制,节奏紧凑,人物刻画生动,对白逻辑清晰,气氛烘托到位,看完以后给我的感觉就是两个字——震撼!
现在的各种电视剧层出不穷,粗制滥造的电视剧只会是过眼云烟,看完以后没多久就全忘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时间和观众的考验,不会那么轻易便被超越,即使过了很久依然值得回味。
电视剧大宅门有哪些看点?
此剧堪称经典中的经典,百看不厌!这里大牌云集,全部都是实力派,跑龙套的都是大牌明星,张艺谋,陈凯歌,姜文,侯勇,田壮壮,何群,李雪健,宁静,申军宜,张丰毅,于荣光,短短几分钟的角色扮演,句句经典!剧中小人物的对白都如此耐人寻味,妙趣横生!比如:朱顺到大理寺击鼓鸣冤和师爷的对话,大宅门门房里,丙宽叔和白化、黄立吃西瓜的对白,贵武在天津赌局欠钱栽赃到三爷身上被人家堵门要债,董大兴和各位股东在一起议事共同讨论二奶奶摘匾之事,等等。
剧中反面人物的衬托也很是到位,贵武绑票年幼的景琦,买通寿药房管事的陷害大爷白颖园,鼓动董大兴和詹俞承办百草厅,王喜光状告七爷害死槐花(其实是杨九红逼死的),尤其是三爷,带着十一岁的景琦逛窑子,为了分家,把胡总管轰出大宅门,去二奶奶家偷秘方,骗敬业投资开被服厂,但剧情反转,到最后,三爷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大宅门全族,就任北平药行商会会长,仪式上吃大烟羔子就酒,慷慨就义!此剧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看完电视剧,本人又买了全套大宅门的书籍,和作者宝爷(郭宝昌)写的<说点您不知道的>。
剧中的配乐让人流连忘返,二奶奶和三爷去世时的<逝者>,杨九红专用音乐<道情>,老铺盘回时的<春归>,过年时的<戏台>,每每听到音乐,都能想到剧中人物和台词,大家还能记起什么经典台词,可以在下面留言,小编在此开个头:三爷道:你拿你自己当根葱,谁他妈拿你蘸酱啊!!!
大宅门 第52 集 里面的经典台词
白家受韩荣发的骚扰。在花房里,二奶奶和二爷就大爷没死的事的对话。二爷说的。是第二十二集。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