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焦晃的演技?
焦晃,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曾荣获:第3届中国话剧金狮奖, 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男配角 ,第1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 ,第6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最佳男主角 ,第4届壹戏剧大赏年度戏剧致敬人物 ,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特殊贡献奖。这么多大奖本身就是对焦晃演技的肯定。
在话剧界一直有“南焦北于”的说法,“南焦”指的就是焦晃。我想这就是对焦晃演技最大的肯定,但是焦晃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他认为演技没有止境。但是就目前来说,焦晃的演技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焦晃的演技在台词、在表情、在举止神态.......这就是一名话剧演员的基本功底。
在影视剧方面,焦晃最为人熟知的是《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荣归》。
在《雍正王朝》里饰演晚年的康熙皇帝,无论是神态、举止、表情等各个方面都精准到位,完全没有一丝一毫表演的痕迹,让人感觉他不是在演康熙,他就是康熙。
在《汉武大帝》里饰演汉景帝刘启,不仅刻画出汉景帝在历次重大事件的命运抉择,也表现出宫闱秘事里的帝王权术。让人想象汉景帝时脑海里浮现的就是焦晃在《汉武大帝》中的形象。
在《荣归》里饰演大哥李国荣,在剧中将哥哥对弟弟无私的爱表现的淋漓尽致。《荣归》里焦晃的演技最好的诠释就是:把我看流泪了。
焦晃是一名话剧演员,素有“莎剧王子”之誉。他不认为自己是影视界的人物,更反对别人将他归到娱乐圈。他说自己是戏剧界的,是话剧人,演电视剧就是客串。这就是一位有涵养的演员对自己的态度。
最后,祝愿老爷子健康长寿。
焦晃生于1936年7月,1959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青年话剧团工作,是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从1975年起,焦晃先后参演过19部话剧和戏剧,10部电视剧,8部电影,共获得过12个各类奖项。
表演艺术界有一个“南焦北于”的说法,“北于”是于是之,“南焦”就是焦晃。他们都是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大师,由于话剧传播受平台和渠道限制,不可能像电视和网络这样全民皆知,所以焦晃和于是之两人论名气甚至远不如当今的网红。
焦晃让更多人熟知是两部古装电视剧《雍正王朝》和《汉武大帝》,他在里面分别饰演康熙和汉景帝,虽然都是帝王,但各有特色。
焦晃演的老年康熙,是所有同题材电视剧中演康熙评价最高的一位,虽然另一部清宫剧《康熙王朝》中,陈道明演得中青年康熙也很出彩,但就表演艺术而言,还是略逊于焦晃。
焦晃1997年演康熙时已经61岁,这个年龄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表演经验都已经足够丰富。焦晃版的康熙,把雍容华贵、不怒自威、老年孤独的帝王展现的淋漓尽致。台湾演艺圈称赞“他就是康熙”。
从气质上来看,有“莎剧王子”之称的焦晃天生自带贵族气质,这与康熙出身高贵,接受良好教育所带来的皇家气质不谋而合,焦晃版康熙不需要说话和动作,他只要站在那里,天生就是九五之尊,威仪天下。
焦晃一生研究表演艺术,十分注重细节,比如说电视剧中康熙与上书房三位重臣及太子评价四阿哥胤禛在江南赈灾行为时,冒失的太子打破了这一喜庆的气氛,康熙大为失望,但他没有直接生气,脸上的表情变化极快,然后转换话题,叫太监呈上刚送来的点心叫大家品尝。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后,康熙要求大家公推新太子,张庭玉推荐废太子胤礽,康熙拿起奏章时,心里暗喜,面上一晃而过的微笑,随后迅速恢复,这种细腻的表演艺术需要极高的水平。
焦晃版康熙还有一大特色就是他的台词,不同场合无论声调、语气都不一样,比如他与朝臣、皇子皇孙、侍卫张五哥等人说话口气完全不一样,与皇孙弘厉说话时,那种爷孙之间的温情尽现。与朝臣说话时,往往是一副恨铁不成钢但又晚年无力那种无奈感。面对太子要发动***时,康熙一改平时的温和,杀伐决断,掷地有声。
康熙在本剧中经常有大段的台词,焦晃在说台词时会故意断句,听起来好象他忘词卡住了,实际上这才是符合人之常情。我们平时讲大段话时,也需要边说边理清一下思路。康熙作为一言九鼎的皇帝,每句都有含义,说话当然更要思考,如果十分连贯,反而象背书。当然,这样的台词功底不是所有人都会的,别的演员如果也这样,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什么是话剧,怎么欣赏话剧?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欣赏话剧,根据以下几个特点来欣赏就可以了折叠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折叠直观性话剧首先是通过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再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折叠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折叠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完成戏剧内容。
有关话剧立秋
由山西省话剧院新创作的大型历史话剧《立秋》,主题鲜明,立意深刻,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舞台剧。该剧讲述了曾经辉煌一时的丰德票号,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国运衰微的形势下,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最终由盛而衰的故事,不仅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同时展示了富甲天下傲视四海数百年的晋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出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思想精髓,揭示了晋商衰败的重要原因及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启人思索,促人反思,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话剧《立秋》一开始就以大气磅礴的豪迈气概,将观众的目光引向称雄商界500年的晋商,将晋商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喻示着晋商的悲剧只是民族悲剧的一个缩影。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晋商在面临家族、个人、事业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探求何去何从之路的激越情怀与悲剧命运,深深地撞击着每个观众的心。
话剧以“立秋”命名,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寓意。“立秋”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是自然气候由热转凉的一个转折点,在这里,它关联着历史兴衰,寓意着晋商由繁盛转向没落的深层含义。同时,“立秋”在山西人的风俗中,是个祭祖的日子,这又涉及到了祖宗与后代、传统与现代的历史对话,而剧情的发展与这就息息相关。
民国初年,时局动荡,国运衰微。富甲天下数百年的晋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业绩辉煌,汇通天下的丰德票号在劫难逃。总经理马洪翰面对客户挤兑、天津分号被烧、大批国内外借款不能收回的困境,他恪守祖训,循规蹈矩,独撑危局,誓为丰德护碑守门。副总经理许凌翔则主张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将丰德票号融入现代银行的轨道。丰德票号何去何从?一场"银行派"和"票号派"的纷争在情同手足的挚友间开始了。
凤鸣原本是许凌翔的恋人,却被老太太做主,阴错阳差嫁给马洪翰。昌仁与瑶琴是许马两家因商业利益而联姻的一对不幸儿女。瑶琴在绣楼上苦等六年,不料,昌仁留学回国后却另有所爱。马洪翰之子马江涛视戏如命,弃商从艺。父子近在咫尺,却陌路天涯。为保住丰德票号的信誉,马家不惜血本,开启地下金库。
纤豪必偿,诚信为本。陷入绝境的马家出路何在?秋风瑟瑟,落叶飘零,丰德票号盛极而衰,灰飞烟灭。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自己,我究竟输在哪里?不肯服输的马洪翰不停的拷问着自己的灵魂。
面对前途未卜的命运,两种不同的应对态度之间展开了一场较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这种较量之间变得十分复杂。马洪翰所遭遇的人生打击还不仅止于此。他唯一的儿子不愿意继承祖业经营票号,随戏班唱戏一去不复返。他送去西洋留学,准备将来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未婚女婿———许凌翔之子许昌仁,学成回国时却带着留学女友,并且摇身一变成了国家银行的筹备人员。他钟爱的女儿遵循祖制在绣楼上独守了六年,遭遇情变打击痛不欲生,最后悄悄离家出走赴上海求学,历史悲剧自然也造成生活其中人们的人生悲剧。森严巍峨的马家大院就在这种社会力的交合作用下分崩离析了。是时代彻底摧毁了马洪翰的根基———晋商的根基。而戏剧的舞台呈现则主要围绕马洪翰的家庭事件展开,一系列的生动人物就被放置于具体情感与情理的激烈冲突之中,在环环相扣的故事链条里共同演绎出一场波澜壮阔的人生之舞。
故事以两条线交叉并进展开,一条是发展事业与家族该如何应对时代的变革;另一条是几代人不同的生活与命运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由此产生一对对矛盾,而一对对矛盾又将故事情节推上一个个高潮。矛盾随着地点的变换在不断的转换,而前一个矛盾又为后一个矛盾做了铺垫,过度非常自然。大矛盾套小矛盾,在“银行派”与“票号派”这对大矛盾的斗争下,又置入昌仁、瑶琴的婚姻悲剧、马家父子两代人的价值观的冲突等小矛盾,也正是这些小矛盾才把这样的大矛盾充实起来,通过小矛盾的演绎把特定历史时期的大矛盾衬托得淋漓尽致,使得剧情有血有肉,生动感人。整场戏都是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一气呵成的,所有的情节安排也都按照戏剧矛盾的冲突进行设置。
《立秋》打破了以往影视戏剧作品仅歌颂晋商创业,和他们的商业首先的创作主旨,而是具有了明显的反思性、批判性,较为客观公正地对晋商兴衰的历史原因进行清醒的反思,同时又对其传统精神得以肯定。其次,《立秋》没有局限于历史的视角,而是运用当代人的审美眼光去翻新历史,在传统重现的同时,又加入现代话语阐释,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话剧《立秋》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充分表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思想精髓。贯穿全剧的“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段被丰德票号至上而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背诵并谨慎遵循的祖训,正是晋商勤奋、敬业的真实写照。
《立秋》不仅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晋商三代人的艺术形象,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无限宽广的思考空间。秋天来了,冬天接踵而至,春天还会远吗?晋商衰败了,但山西的经济必然还会腾飞与崛起。
参考资料:戏剧从事者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