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外星人》怎么样?和《流浪地球》比哪个更值得看?
特效确实国内第一,会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关于驾驶出行的,估计会火
今年初火的电影《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哪些情节让你第一时间记得的?
我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小编剧。因为我们通常预算低,只能往表演和台词上使力,所以对台词比较敏感,就来说说两个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台词和理由,并且也附带谈谈个人对两个电影作品不成熟的看法。
《流浪地球》当中有一段台词反复出现,形成了病毒式传播,甚至连小学生都津津乐道,林志玲版的导航语音也更新了上去,大家应该都猜到了,它就是“北京第三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这段话实在太亲切了,它活生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行政规范提醒的标志性模版,简单粗暴,居高临下,殷切说教,有意在韵脚上跑偏,营造出不耐烦的拼凑感,却似乎又在拼命减少距离感,简直就是现在大多数行政口号特别是二三线城市行政口号给大家的最直观印象。当它出现在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科幻电影中,并没有不协调,反而带来了一种善意的幽默,带来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科幻,借助真实的力量展开幻想的翅膀。
《疯狂外星人》反复出现沈腾台词里用“这我可得批评你了”开头,然后刚要开车就拐个大弯,把小人物特征刻画得活灵活现,但它的寓意着眼点在个别人而不是一种社会形态,也没什么想象空间,就始终差了那么点味道。
我比较深刻的反而是沈腾拿外星人泡药酒,说了句“犯我地球者,虽远必诛”,我甚至能想象宁浩看到《战狼2》的票房神话那种酸溜溜的表情和咬牙切齿的心情,创作者打破第面墙,把自己的真实心态拿出来给大家剖析,大胆地自嘲了一把,相当难得。
总的来说《地球》成功在科幻却尽量接地气,越科幻越现实。《疯狂》本来是一个用大事件烘托小人物的喜剧,但是很多桥段过于夸张,外星人的态度转变太儿戏,超现实意味过于浓厚,故事逻辑失去了根据,让观众的着眼点常常失焦。两部电影虽然各有千秋,但是对观众欣赏力的判断可能还是有些差距。当然我们可以尽量去挖掘《疯狂》的更深层次表达,比如外星人跟猴子合体之后的条件发射,即使已经掌握了翻身做主的能力,却还是被圈养出的惯性打败,这难道不是一个预言?
《疯狂的外星人》明明是三大喜剧巨头齐聚,为何只宣传黄渤和沈腾?
年龄。时代。无私。奉献。
2019年的春节档影片,毫无疑问,是近年来,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商业化以来最具话题性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以热门的三部影片《疯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飞驰人生》导演为例:宁浩出生于1977年,郭帆是1980年,韩寒是1982年。三部都是票房过亿的大作,也是春节期间广大影迷讨论(或者说争议)的热点。也就是说,2019年的春节影院已经成为20世纪80年左右出生的新生派导演的真正展现舞台:以往春节期间大红大火的大陆知名导演没有作品现身,曾经倍受追捧的国外影片巨制没有机会掏上中国老百姓的钱包,甚至,星爷浓浓的情怀之作不仅没有跻身春节档前三位,反而被孩子们的熊出没超越了。
成龙大哥的《神探蒲松龄》,即便有帅酷的阮经天,也已有了消费过度的嫌疑,在排行榜中静悄悄地隐藏着。
回首2018年的春节档,且不论票房,仅就大国情怀而言,《红海行动》至今仍让国人心潮澎湃,但是,《红海行动》的导演毕竟还是林超贤:一位已经年过半百的香港导演。《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记2》当然也是好作品,但是影片中的“2”字毕竟还是代表着影片掺杂着上一部作品的痕迹,更不用说《捉妖记》系列同样也是出自香港名导之手。
所以,同样身为导演、同样执导过出演过诸多优秀贺岁春节喜剧影片、但是出生于1972年的徐峥,在《疯狂的外星人》中只是低调地在影片末尾以彩蛋的方式现身讲了几句台词,更多的时间则是奉献给了那“只”备受争议的外星人,并且没有大肆宣传:明显在为大陆导演界的后起之秀们让路,毕竟徐峥二字对于喜剧而言,其光芒,“不是盖的”。
说到这里,感觉徐峥真是大气,丝毫没有对后起之秀的不屑,反而以甘当垫脚石的心态格局撑起了《疯狂的外星人》里非常重要的角色。更何况,徐峥能够以导演身份“拿出手”的其实也只有《港囧》《泰囧》两部作品,如果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第三部导演作品中去,即使放在今年的春节档,成绩也绝对差不到哪去,但是,徐峥选择了幕后、选择了绿幕。
没别的说的,还是:大气。
如何评价黄渤主演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
没看电影之前,听说《疯狂外星人》的票房预估保底28亿,当时心里暗笑了一下,自我感觉未免有点太良好;看完电影之后,觉得才28亿,不多不多。果不其然,首日票房已破4亿。
小时候看《ET》,就喜欢上了外星人,而且好像后来电影里的外星人基本都长得跟ET差不多。所以,本片中的小老外也长了个ET的样子,只是褶子少点,更像猴一点。
宁浩的电影中透露出越来越多的哲学思辨意味,对类型片的把握也越发娴熟,甚至开始彰显出某种宗师风范。开场太空实验站与外星人沟通的戏份会让人误以为走错了片场,因为实在拍的太好莱坞。好莱坞式的逗比聊骚打嘴炮,直到与外星人沟通的特工在交换信物前拿起手机自拍,整部戏的气质才更加凸显,如果再美个颜中国观众恐怕会更满意。影片整体节奏感非常好,黄渤扮演的耍猴人耿浩与沈腾扮演的酒贩子组成的“逗比二人组”混迹在“世界公园”周边,在与意外坠落的外星人过招的同时也不忘通过外星人的头箍与另一队寻找外星人的C国特工组保持互动,引着他们满世界瞎转,加强了两条情节线的衔接感,并且运用的非常巧妙,不突兀。情节上稍有不通的就是最后,与外星人开战瘸腿的首席特工被打飞之后,为何一去不回了?后来发现,被导演一下支到刚果,带着他的英雄小分队敲着锣去刚果逮猴了,英勇无畏的“美国队长”放下盾牌,就这样拎着中国的大铜锣出征了。外星人在酒缸里“泡透了”喝美了就不再毁灭地球了,乐呵呵地捎着酒瓶子回家报告建交成功。小老外带走了地球人的DNA信物,那它留下的那颗珠子呢?续集的伏笔埋哪了?
黄渤有一句台词重复了好几遍,对外星人、对外国人:“你别忘了你这是在哪!”“CHINA!”哈,霸气外露,瞬间要穿越到《红海行动》的赶脚。另外,沈腾那句“我养你呀!”也恰到好处地向隔壁《新喜剧之王》的星爷抬了一下帽檐。只是黄渤回应的那句爆粗口的话,着实让观众笑掉了大牙。
很多观众看到散场了还在找徐峥。哈哈,其实山争哥哥演的是那个外星人,“哥们,我先干为敬!”外星人鄙视地球人为低等生物,这一点创意来自刘慈欣的小说《山村教师》;C国人怀揣着他们的美国英雄梦要与外星人建交并渴望被载入史册也符合好莱坞一贯的逼格,只是在这部片子里这种英雄主义被宁浩无伤大雅地玩了一把;俩中国底层屌丝在一系列虐“猴”、被虐的过程中,不忘初心,临了还在人家太空舱上贴了个小广告,这也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什么是中国人;猴儿,还是猴,即便是高等文明穿越了几亿光年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不也长得跟猴差不多嘛,隔壁星爷告诉你了:他有几只眼睛?你有几只眼睛?一样的嘛!再高级再文明的外星人不也扛不住中国的酒文化!所以,到底是谁的胜利?宁浩的笑中永远带着嘲讽。
挺喜欢影片末尾那几句对话。外星人再次复活了,俩原本不屈不挠、当下伤痕累累的屌丝一脸丧气的说: “地球给你了,随便吧。” “毁灭吧,赶紧的,累了。”耐人寻味……哈哈,导演幽默的刚刚好。整部片子是有国际大片气质的,东方底层视角,中国元素的运用:功夫、杂耍、猴戏、锣鼓、气功、最俗气的中国流行音乐,对阵好莱坞,咱一点也不触,你们这拨高科技精英不照样被我们耍猴人跟猴耍的团团转嘛,美国大帅哥不也跪地上含着经了我们耿浩大肠拉出来的球嘛,巴西、俄罗斯、埃及,满世界跑一圈,各国观众都照顾一下, 谁不会似的!黑人小哥的粤语也讲的蛮好嘛,外星人骂人不也把中国方言用了个遍嘛!宁浩已经不再是对好莱坞类型片的学习模仿,他已经运用的很娴熟,并且开始戏谑调侃了。
黄渤的演技一直没出过错。沈腾明显遇强则强,比《飞驰人生》里演的好太多了。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