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古装剧没有以前古装剧的那种感觉了?
现在的古装剧,明明就是演员穿着古代的衣服在演着现代生活的情景剧。动不动的就撩妹,一言不合就是霸道总裁式的壁咚会经常出现。古代要真有这么开放的话,那我们学的历史大概就是假的吧。
服化道:
现在的古装剧在服化道上面做文章,看了分分钟让人无奈。现在的古装戏服装道具太过鲜艳、化妆韩风明显、Ps过度带来的不真实。有的不尊重历史,有的为了抓住大众眼球,天马行空,可惜,观众们不买账。
剧本与演员自身的气质:
剧本的台词完全就是现代的大白话语言,一点古风古韵都没有,还时不时的蹦出一两个现在的流行语言。而且有的演员没有古典气质,还非要去演古典美。
以前的戏都很精良,从选人到服装道具,都要一丝不苟,所以看戏就感觉身临其境。而现在的戏,一个人的衣服可以全组穿,是个人都敢演戏,管你演技好不好,实在不行ps来凑,你说,这种戏,能不让人出戏吗?
首先从演员方面来说,现在各个电视台都是喜欢买流量主演的电视剧,所以各个投资商都是指定当红流量才投资,所以就看到了各种选秀明星都主演了古装偶像剧。还有就是各种大牌演员因为不愿意出外景,都是选择抠图,还有各种不念台词的只念数字的小花小生们。还有就是各种道具,连吃饭都要加上特效,演员的妆容问题,一码的韩式平眉,无论是演技还是服装道具跟以前的用心程度都大打折扣。
你看到过的哪一句古风文字,顿时惊为神作?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当我读到苏轼的词《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里这句古语的时候,我霎时就被东坡先生的洒脱与豁达惊住了。这是他由杭州副市长的位置调往密州市(现在的诸城市)任一把手啊,是提拔着去的,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怎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与弟子颜渊的一段对话,意思是政府用不用我那是你政府的事,干不干那是我自己的事,牛的很!后来才渐渐明白了苏轼这句诗的真正含义,因为他“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世事对敌手对自己对前程,都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只要朝廷那些小人在,自己的未来已经清澈见底。因此这句词同时也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感在里面。果不其然,以后的人生路与他的判断没有跑偏,这也是他能保持一生乐观的唯一答案。
为了了却与苏东坡的“知遇”之情,那年去海南,专程去儋州拜访了东坡书院,并当场背诵了三首东坡诗词,景区为此专门免去了门票。至今这张门票还是我的书签,永远激励着自己走好君子之道。
一部好看的古装剧,不说完全符合史实吧,至少保证服化道精致考究,让观众看着不出戏。而现在很多古装剧,服装大红大绿的,那艳丽得让人觉得浮夸,古代印染技术还没这么发达吧,一点历史的厚重感都没有。
好的古装服化道让人看着舒服,有历史感
而现在些古装剧的服装颜色艳丽不说,造型还特别夸张,一股浓厚的影楼风格。
而打光也要自然看着舒服吧,现在很多的古装电视剧,审美不知道怎么回事,每个角色不论男女,就算是个丫鬟,个个妆容都特别精致。然后后期滤镜调色美颜完之后,不论男女老少,个个皮肤白嫩得没有任何瑕疵。甚至一些打完仗回来的,衣服还是跟之前一样整齐干净,头发没有一丝凌乱。完全没有一点真实感和代入感。
像这种,怎么感觉男女主一个样呢
服化道不行,那就用剧情来弥补吧,以前的古装剧很多服化道也不行,但至少故事剧情精彩,情节设计铺垫合理,不会为了热度和流量增加不必要的东西,精炼的讲完故事。
现在的电视剧,越来越商业化,不管什么题材,有没有内容,都先拍个50集保底,给每个角色都扯出各种爱恨情仇来,不管合不合理,都要增加各种没有必要的人物支线和细节,各种狗血剧情往里凑。本来30集就能讲好的硬编到60集。
以前的电视剧都是根据人物角色选择适合的演员,而演员也会为了角色做足功课的。而现在是谁红找谁演,不管这个明星适不适合,会不会演,而这个明星因为太红,各种商演广告忙不停,根本不会有时间和精力专研演技和剧本。就是对着镜头念台词,结果演得很尬,根本看不下去。
现在的很多古装剧,其实就是穿着古装谈现代言情剧的恋爱。武侠剧里没有侠,历史剧体现不出历史。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