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和牛魔王的结拜是怎么回事?
谢谢白芒4的邀请。
编者的第一个想法是孤独。
怎么就说孙悟空孤独了呢?在孙悟空结拜之前他几乎都是自己。花果山虽是有许多猴子,可是唯有孙悟空会担忧死亡,也唯有孙悟空会为了避免死亡而努力。其他猴子,哪怕是通臂猿猴,也只是等待着死亡的来临,在此之前用生命狂欢。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孙悟空而言,这就像《龙族》的血之哀。哪怕看起来再相似,可是,你知道,你和其他所有猴子都不一样,尽管你不知道为什么。那是精神层面的孤独。
寻仙山的路上,无论是漂洋过海,还是辗转寻访。他都是自己行走,没有任何可以交流的生命(或者说是不愿交流,除了几个设定好台词的伪NPC)。到了灵山(灵台方寸山简称),菩提祖师的弟子皆是凡人,对孙悟空也是恐惧多于友善。毕竟非我族类。就算是后来有善意的,也不过是因为孙悟空表现出的七十二变罢了(编者认为,孙悟空之所以表现七十二变,一方面出于表现心理,另一方面当是灵山其余人对他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善意)。
回到花果山后,却是家园被破之局(编者方才重看了第二回,那些小猴子……按书中语,孙悟空先落下云头,然后找路而行,这才遇到了猴子猴孙们。也就是说,小猴子们根本没见到筋斗云,不知道孙悟空会法术,可是他们却在孙悟空说要找混世魔王算账时详细报了地址……就不怕孙悟空死了?)。至于之后的七十二洞妖王,都是依附孙悟空生存,更别说什么同阶的交流了。
而牛魔王等妖,是“他(孙悟空)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时交到的。同为一方大妖王(手下不仅有自己嫡系,还有别的妖类小王,比如孙悟空手下炮灰七十二洞妖王),孙悟空与他们天然站在同一阶层,不存在什么隔阂。也就是说牛魔王等妖,无论真心假意,是孙悟空的同伴,填补了孙悟空精神层面的空虚。
再一个原因就是上段提到的“他(孙悟空)放下心”,放下什么心?按书中语:“ 却说美猴王荣归故里,自剿了混世魔王,夺了一口大刀,逐日躁演武艺,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顽耍多时。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躁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孙悟空忧的不仅是外敌(人王),更有同为妖族的禽王兽王。看来他也没有白走人世一遭,至少孙悟空想到了妖族正统皇权的问题。妖族长存不知多少年月,孙悟空肯定不是第一个称王的,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称王的。孙悟空此时并没有把握能敌得住那些假想中的对手(这点可从后文得出,区区一个东胜神州海外之国的一座城的兵器,便足以供四万七千多猴子使用。可见世界之广博),所以他选择武装自己的部下。不管如何,此时的孙悟空意识到了,他绝不是妖族最强的。
所以,在花果山步上正轨后,孙悟空开始游览三山五岳。这个过程很重要,它不仅让孙悟空结交了各种朋友、兄弟,也让他知道了许多八卦(比如杨戬他娘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这一游览让孙悟空知道:这世间,已无真正的强者。所以后来孙悟空才敢大闹天宫。试问,孙悟空若是知道玉帝能轻易的碾死他,他又哪来的胆量闹天宫?欺软怕硬是常情。
而牛魔王等妖,是在这世间仅有的、孙悟空能找到的大妖王,因此,联盟就成了必然。而结义,不过是联盟的手段。【这也正是为什么孙悟空与天庭交战,牛魔王等都没有出手的原因。他们活的够久,看得清楚:只要不过分,天庭或者灵山,都不会清剿妖王。花果山一战,本就是孙悟空不在理。况且,他们只是脆弱的不过三四十年的联盟,就更没必要为了孙悟空打破这微妙的平衡了】
当然,不联盟也可以。独立自主的结果只能是被群起而攻之。就像天庭与孙悟空交战一样,只要孙悟空被缠住,花果山群妖根本不堪一击。
权衡利弊,孙悟空只有联盟一个选项,并且,还要主动把自己放在末位。因为,其他几个可是老朋友了。
(不要说孙悟空没那么多想法,看原文:四个健将,领众叩迎那大圣,哽哽咽咽大哭三声,又唏唏哈哈大笑三声。大圣道:“汝等见了我,又哭又笑,何也?”四健将道:“今早帅众将与天王交战,把七十二洞妖王与独角鬼王,尽被众神捉了,我等逃生,故此该哭。这见大圣得胜回来,未曾伤损,故此该笑。”大圣道:“胜负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况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骆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他虽被我使个分身法杀退,他还要安营在我山脚下。我等且紧紧防守,饱食一顿,安心睡觉,养养精神。天明看我使个大神通,拿这些天将,与众报仇。”四将与众猴将椰酒吃了几碗,安心睡觉不题。
就算是四健将这种与七十二妖王存在竞争关系的猴子还哭了两声,孙悟空怎么说?这事正常,反正我同类没损一个,今天睡一觉,明天给你们揍回来!
看看,挺霸气的,然后呢?七十二妖王一字不提,好歹也投靠了他这许多年,好歹也是他们护住了花果山群猴,否则怎可能一个不损?。孙悟空本质上也是自私的,对七十二洞妖王提也不提一字。)
日本人所说的“侘寂”是什么?
从最先开始了解日本美学,是从“物哀、幽玄、侘寂”开始。
前几天重新看了《寻访千利休》,千利休是日本的一代茶圣,也是他将侘寂这个美学概念推向了极致。
最先开始,是信了别人推荐时说的那句话,“也许看懂了这部电影,就明白了侘寂”。
在概念里,侘寂一般指的是朴素又安静的事物。它源自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一直以来,我了解侘寂,但我从来不能好好说明这种感觉,或者像别人解释。
但是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时,也释然了,不仅是我,日本人本身也是如此,侘寂无法被解释。
包括《茶之书》,作者冈仓天心在文章里也避免直接提到“侘寂”这两个字。
因为侘寂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非理性的,未完成的,太过清楚的解释“侘寂”这个概念,也许只会削弱他的力量。
所以,如果我说清楚了侘寂是什么,也许这是失败的。
在美的国度里,理论永远次于感觉。
侘寂到底是什么?
在此之前,我的理解是粗糙,不对称,简朴、节制、自然、亲切。
更具象一些,也许是长满青苔的庭院石灯,缺角的古旧茶碗,枯寂留白的禅寺山水。
在千利休的眼里,侘寂是这样的。
他打扫完满地的落叶,然后摇晃一棵树,好让少许的叶子落下来。这是侘寂。
他割下一捆捆草,使它们竖立在原野上,并把顶部绑紧束好,就这样,一座草屋出现了。
第二天,松开草束后,一瞬间草屋又回归为广大草原上的草堆之一,这也是侘寂。
后世给日本茶道美学列出了七个文化关键词,同时,这也是侘寂的。
自然,缺陷,枯槁,简素,幽玄,脱俗,静寂。
我在看《寻访千利休》的时候很多次都想哭,因为每一个片段几乎都融合了一个或几个侘寂的关键元素。
自然之美
利休举办茶会招待前,走到樱花林,折了樱花,而归布置茶房。
轻轻推开房门,屋顶装饰的樱花被风吹落,大自然让整个茶室变成了气韵流动的“间”。(“间”,也是日本的八个审美要素之一)
这一点还有千利休年轻时造出来的水月。
乍一看只是普通的漆器,拿来给织田信长献宝时还遭到了同行的嘲笑。
而当它注满水,放置到月亮之下,月亮倒映进来,便是镜花水月。
朴素之美
黑乐茶碗是利休特别推崇的茶具,质感漆黑,极为朴素,甚至留有手工的痕迹。
千利休所创建的草庵风格的茶室“待庵茶室”,是日本三大国宝级茶室之一。
而这座国宝级的茶室大概只有三四平方,装修布置极其简素。
简素之美
幽玄和阴翳分不开。
庭院深深深几许,通往茶室的路要穿越树木,栅栏,岩石,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与俗世逃离。
幽玄之美
而幽玄之美一定会引发脱俗之美。
脱俗,脱离俗世。
我觉得这是任何美学都不能缺少的一个要素,逃离感。
丰臣秀吉还是织田信长的家臣时,官场失意,于是就来千利休的茶室讨一杯茶喝,接着就进入了一个安然、静谧的空间,茶室短短的帘,隔开的是一整个外面的世界。
脱俗之美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很喜欢和学艺术的朋友待在一起,他们自身的小宇宙,有时候就是一个可供逃离的空间。
电影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个细节。
千利休在烛火前,放有剪着鸟儿影子的薄纸,上下晃动,移动在只有树枝的古画前,就像鸟儿在挥动翅膀。
电影的最后一句台词,是由千利休的妻子,宗恩说出来的。
深爱的丈夫被丰臣秀吉下旨自裁,而她却依然能保持镇定的盖一袭白布到一地的鲜血之上。
这又何尝不是“无常之美”的一种。
“格子拉窗、小炉床、
土制的柱子和天花板围成壁龛,
弯腰才能穿过的小门……
凡此种种,莫不为美,
皆为我夫利休,对完美茶道的极致追求“
千利休完成了对茶道的改革和完善。
自此,日本茶道不再是饮茶,而是融合了饮食、园艺、建筑、花木、书画、雕刻、陶器、漆器、竹器、礼仪,变成了一种综合的文化体系。而茶室的本身也从一个空间变成了一种场域文化。
千利休对于日本的影响其实远远超出了茶本身,他所坚持的东西不仅影响到了美学,也影响到了日本文化、世界观和哲学。
现在的我已经放弃了对“侘寂”这个概念的追寻,也许它就像佛教中的智慧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看到夏日繁茂的树木,想到冬日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横过天空,看到华美的宅院大厦看似宏伟华丽,其实底部的地基长满了杂草和苔藓。
这让我想起了曹雪芹的《好了歌》。
“陋室空堂 ,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也许这就是侘寂的力量。
侘寂是动态的,是让你想象到过去或未来的,是随时可以发生的,也最不是固有的。
当衰减、染浊和退化的自然过程,都在你的眼前中如实呈现,那一刻,一朵花,一杯茶里,都能看到“人生有限,众生皆苦”。
也许侘寂的真相,就是人生的真相,就是大自然的真相。
所有事物都是非永存的,所有事物都是不完美的,所有事物都是未完成的。
《茶之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我给很多人讲过,也很多次写过。
在16世纪,朝颜花在日本是非常罕见的花朵,千利休却整整种植了一个园子,并悉心照料。
这消息传到了丰臣秀吉的耳朵,他表示想要去赏朝颜,于是利休就邀请丰臣秀吉到家里喝一杯早茶。
在约好的那一天,丰臣步入花园,却发现所有朝颜花已消逝无踪。地已经整平,铺满精巧的卵石与砂砾。
暴君勃然大怒,可当进了茶室,映入眼帘的那一幕让他彻底转怒为喜:在壁龛之上,珍贵的宋代铜器中。
独插一枝朝颜。
这就是花朵的全部意义。花朵们自己也能理解与欣赏这种全然的意义。
有些花死得绚烂,将生命交于风,无拘无束,随之飘散。
当百年前,已被岁月附上痕迹的古旧铜瓶中,插着一只满是露水,但明天就会凋谢的花朵。
当被古旧的青苔和千年前被造好的房屋包围着的水塘中间,一只青蛙跳进其中,激起一圈涟漪。
我真的不懂这是什么,或为什么,却一次次因为太美,而流下泪来。
为什么神话收视率那么高?
首先,从电视剧性质来讲是一个穿越剧,在那几年穿越题材的电视剧屈指可数并且是沾了《寻秦记》的光,而且那时穿越小说非常流行,穿越迷很期待。
其次剧中台词很现代化,古装剧中首次出现大白话让人感觉挺潮的,很容易吸引人。
接着就是演员实力派,胡歌就不说了,白冰张世任泉演技不说精湛但绝对过得去。
最后就是情节十分感人,易小川从一个浪子逐渐变得成熟收获爱情又失去爱人,当然这是以前的看法,现在长大了却喜欢赵高,从一个有情有义的小人物被现实逼迫成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臣……总之一句话情节也很动人。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