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鲁国)弟子一:子贡为何还没回来。孔伋:诸位先生久等了。大家伙:不急不急。冉求:夫子已经七十多岁了,听他讲学的机会越来越珍贵。冉雍:我们之前约定把夫子的言行都整理记录下来,大家都带来了吗。卜商:我带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言偃:我也带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很难做到,我有时碍于颜面,不敢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曾参:这是夫子在教我们为学之道。弟子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也很难做到。有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弟子三:不学礼,无以立。冉求:这个有道理,不懂礼之人便无以立身于世。言偃:无以立身为人。冉雍:这是夫子在教我们为人之道。颛孙师:政者正也,之帅以正,孰敢不正,这是夫子在告诉为官从政者,正人的关键在于先正己。言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曾参:这是夫子在教我们为政之道。端木赐:为学,为人,为政,正是夫子传授之道。大家伙:子贡,子贡,子贡。冉雍:你可算是赶回来了。端木赐:回来了,回来了。冉雍:旅途辛苦,快坐。端木赐:好。
孔伋:祖父说,等先生回来,他即登台讲学。端木赐:我几次梦中梦见夫子,我很想念他。冉求:我们作为夫子的弟子,都该珍惜夫子讲学的机会。孔伋:祖父也想先生们,所以召集大家讲学。端木赐:所以我不远千里赶回。大家伙:我们也是,我们也是。弟子四:先生,先生,门外有个穿着奇特的人求见。端木赐:哦,诸位同门,我先去见客。弟子四:正是这位先生。撒贝宁:子贡先生,您好。端木赐:足下是。撒贝宁:我是来自两千多年之后的一个读书人,叫撒贝宁,此行特来请教《论语》。端木赐:两千多年以后。撒贝宁:正是。端木赐:你刚才说《论语》是什么。撒贝宁:孔夫子和众弟子的言行,集合成了一部典籍,我们后世称之为《论语》,人人皆知。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