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大赢家》?
昨晚刚在西华视频看了这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就知道了,但一直没去看。
《大赢家》改变自日本作家都井邦彦的小说《游戏永无结束时》,早在2007年韩国就已经将这部小说改编成了电影《率性而活》,也是一部不错的佳作。虽然都改编自同一部小说,且《率性而活》在前。所以在上映之前,在观众看来,都持抄袭的观点去看待这部《大赢家》。但这部电影在西华视频上映后,大家才发现虽然剧情线一致,但更多的是体现了不同于《率性而活》的本土化。
电影中有好些台词我觉得非常nice,这里就盘点一下我觉得不错的台词。
1、公安局长:结果不重要,认真对待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是赢家。
2、当你发现自己的欲望,超过了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时候,我想提醒你,千万不要踏上歧途,因为一旦迈出那一步,就永远不能回头了。
3、努力没有成果,那我们就更努力一点。
4、心态可以放松,但做事一定要严谨。
《疯狂的外星人》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疯狂的外星人还没上映,我们先来看看前两部疯狂作品。
2006年宁浩在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的扶植下制作了一部投资只有300万的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影片最终拿下了近3000万的票房成绩,被观众称作“国产商业电影里程碑”。三年后的2009年继续疯狂,宁浩推出了《疯狂的赛车》,以1000万投资成本取得过亿的票房成绩,随后他被称之为新生代的鬼才导演。《疯狂的石头》是一部地道的商业娱乐电影,影片讲述了重庆某濒临倒闭的工艺品厂,在推翻旧厂房时发现了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于是一个职业大盗和三个小偷加上一个不怎么专业的保卫科长为了一颗价值连城的翡翠玉石发生了一场疯狂的争夺战。宁浩在此也用他独特的艺术手法,以及对电影镜头的理解和创新把他的疯狂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好不痛快。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应该对片中滑稽而又不失趣味的方言记忆犹新,形形色色的地方方言为影片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乐趣,这也是影片区别于其他商业影片的一大亮点,《疯狂的石头》语言上以重庆话为主,融入了成都话,河北话,普通话以及港式普通话,沪味普通话等多种语言特色,形成了一个地道的语言大火锅。这种语言特色的诱惑以及经典台词的爆发无时无刻不调动着观众的兴奋点。在夸张的镜头前搞怪的形象前,台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大胆释放着影片的风格,一种悠然自得的情趣也便随之油然而生,任何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记住那么几句嬉皮的玩笑话。这些台词甚至被放大到各个角落让所有人一起将疯狂玩起来,反观作为文学剧本的《疯狂的石头》其中全新的叙事手法和影像风格有异于主流商业片,或者说已经超越了中国电影叙事传统。导演宁浩是一个特别注重推敲剧本的人,所以他的影片中去掉任何一个镜头都是对整体的损失,每个镜头都是他精心设置的一个故事,都是他想传达给你的快乐。在剧本的处理上,他将戏剧张力扯至极限,寻求多种元素来把影片内容做到饱满而不松垮,做到畅快淋漓而不优柔寡断,从而以一种极度风格化的文本特色将癫狂喜剧做到极致。《疯狂的石头》就运用了一种全新的剧本模式,即使用多层次多线索的叙事方式将影片架构使影片呈现出一种更饱满的情绪在里面。
三年之后,导演宁浩又推出了《疯狂的赛车》,继续巩固了这种多线索快节奏繁复叙事的手段,影片用四条线交织了一个荒诞的故事,黄渤饰演的自行车手耿浩因为0.01秒落败成为银牌车手这是一条线,第二条线是大贼二贼,他们阴差阳错成了贼,最后还绑票伤人,第三条线是台湾来的黑帮四人组,他们意图在内地做笔大买卖,第四条线是两位警察,他们立功心切,却一心认定银牌车手是贼。这种交叉叙事黑色幽默中带着几分讽刺,深具后现代意味的作品在内地乃至港台都很少见。影片采用循环中嵌套倒叙,多线并进的精巧结构为国产喜剧进行了一次现代主义的电影改良,令观众耳目一新,大获好评。作为一名MV导演出身的宁浩,在他的影片中不难找到他所擅长的语言,动作节奏和镜头选择上的成功正是疯狂系列最具特色的表现语言。宁浩导演总能用他独特的视角选择一个最会说话的镜头,即使没有对白,即使没有解说,我们也总能从影片的节奏和镜头中找到导演想传达出的兴致和娱乐点。快切、慢镜头、对小人物的仰拍在宁浩的影片中,每一个镜头都有他独特的味道。在《疯狂的石头》中,麦克第一次出现时镜头以照相的节奏将外在形态的酷与人物真实的形象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暗示,同时这种节奏配上一个仰拍的镜头对于麦克的人物定位,不需要言语就已经给予观众一个正确的心理判断了,如果再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小景别大特写是影片常用的镜头,尤其是人物对话时面部特写镜头在《疯狂的石头》中尤其多见。同一个面孔在不同的镜头里都传达着不一样的内心活动,而这部电影中对人物的刻画多半放在大特写上。汗水、紧张、无助、这些心理的刻画无需对白,仅靠画面就已经近距离地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他们的真实。影片中,主观镜头的跟进以及滑稽的背景音乐让人不笑都难上加难,动作的开放与夸张让整个影片看起来更加戏剧性,黄渤奔跑这一夸张和戏剧的结尾可谓神来之笔,人物形象,动作,环境聚焦为一体,仿佛另一个高潮又开始了。在《疯狂的石头》影片中,很多情趣的高潮点不仅在于人物的表演,道具的使用上更别有新意。道具点睛的出现使影片情节环环相扣,从而使影片高潮迭起。在这里,与其说道具使用得很成功,不如说隐性广告植入得成功。影片中每个广告的出现都伴随着一个精彩的桥段供我们欣赏,没有乏味,没有排斥,反而让我们津津乐道。宁浩之所以将广告植入得如此自如,关键在于他有意识地将品牌文化与电影情节巧妙的结合起来,让植入品牌的情节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从而达到近乎完美的戏剧效果。同样的植入手法在影片《疯狂的赛车》中也被应用得得心应手,影片最后,耿浩为躲避警察的追赶,钻进企鹅玩具中扮成吉祥物混进赛场,这一桥段正是某网站广告与剧情完美的结合。影片中电视上播放的广告并不是一种多余的表现,而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组成部分,当然它也达到了电影与广告品牌的结合的最佳境界。如此娴熟而又成功的植入广告不像是年轻导演所具有的能力,但是宁浩做到了,而且做到了极致。
《庆余年》中的二皇子凭什么让你入的坑?他的哪些行为特别让你圈粉呢?
《庆余年》中二皇子作为太子夺嫡的直接竞争对手,可以说是一开始就摆足了架子,也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虽然也是一个权谋争夺的皇子,但却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的狠辣。也就有了很多喜爱二皇子的观众了。二皇子的以下特别之处确实有些讨喜了。
一、《红楼》书迷,拉近与观众的关系
《庆余年》中范闲所著作的《红楼》可以说是名声在外,二皇子也是对其爱不释手。一开始没漏正脸的时候就是自己在亭子里面一个人在那里品读。对《红楼》评价之高,谓之为奇书。可见二皇子也是《红楼》的书迷。而现实生活中,《红楼》其实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红楼梦》,这一点上可以说是跟观众们拉近了距离。因为大家都读过这部分书。
二、火爆京都最有逼格的吃货主播
二皇子的独家特点,只要出境,大部分时间都带着吃的。而且吃的绝对让人有食欲。刚开始的时候吃葡萄,一颗颗进入口中,给人的感觉就是惬意。
参加庆帝举办的大宴礼部和使团的夜宴之前,二皇子现在家里涮起了火锅。活脱脱的一部舌尖上的火锅。肉质涮的恰到好处,筷子特写蘸料油碟,入口娇嫩的既视感,新鲜的绿叶蔬菜,在锅里欢腾的跳跃,夹起来,放到嘴里,观众都感觉到了爽烫的口感。
在庆帝家宴上,刻板的太子,拘谨谦恭地范闲,跟大口吃菜,大口吃饭地二皇子形成鲜明地对比。太子和范闲绝对是来开会地。只有二皇子是来吃饭地感觉。而且吃相更是被庆帝调笑了一顿。
三、经典语录,另类行为,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我喜欢与民同乐,但是我不喜欢人。每次出街迅游都把人清空了。
作为皇子如果不骄奢岂不是不务正业。一句话一处,直接让人大跌眼镜。
而最经典地是在范闲出使北齐地时候,为了送行,直接在街道中间搭了一个雅亭,歇脚。喝完酒直接拆掉。这脑洞绝对清奇。
综上所述:
二皇子别具一格吃货体质,特立独行做事风格,给人一种孤傲但不造作地感觉。相比于阴狠狡诈地太子显得更加可以接受。自然也就圈粉无数。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