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台词剧本【你如何评价?】

《如懿传》和《延禧攻略》哪个好看?你如何评价?

我没有觉得《延禧攻略》有多好,也没有觉得《如懿传》有多差。《如懿传》的节奏是平缓而克制的,接受不了的,请你弃剧,但因此辱骂是无理的。你不喜欢的,不代表别人不能喜欢,向来都是曲高和寡。

但因为网友们一边倒的评论,因为我夸赞如懿传就言语辱骂的网友,此篇文章踩一捧一,不喜勿入。

第一部分:个别评论的回击

1、篡改历史

这类评论真的非常好笑。大仲马有一句话:历史是墙上的钉子,用来把故事钉在上面。拘泥于历史怎么讲故事?历史又不是故事。如果按你们这么说,《三国演义》也不尊重历史,丑化了周瑜曹操,把诸葛亮和刘备写成了正统。

影视剧以及小说,是故事而非历史。故事能否讲好,情节是否流畅,人物是否饱满鲜活,这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2、周迅太老太丑

周迅老了,谁不会老?老有什么错?

一个一个言词尖酸刻薄,看了几分钟就在豆瓣上打一星,非得演员们拥有没有皱纹的皮肤才行?二十出头满脸胶原蛋白的女明星演技什么样,你们心里没数?

同龄女演员的确一部分皮肤状态比周迅好的多,但她们目前没有一个人有周迅现在的艺术造诣。投入角色需要一个人花费心力,理解人物代入情感无一不需要耗费心里,甚至需要达到折磨自己的地步才能呈现出周迅这样精湛的表演

关于周迅外貌的刻薄评论真的太多了,我也是女性,感到彻骨的寒冷。没有人能永远年轻貌美,但为什么用青春努力换取的更为宝贵的精湛演技不能被认可?一些人一遍为中年女演员的戏路狭窄感到难过,一边又在不遗余力的吐槽周迅不再年轻的容貌。我真的不能理解这样的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

周迅演少女只有几集而已,这样的脸出眼少女确实太过牵强,但不应该因此否定了整个电视剧和周迅本人。有人说周迅不适合这个角色却偏要演,这无法成立。重头戏是后面皇后的戏份,以周迅现在的状态出演30岁~49岁毫无问题。实际上入宫之后的造型和脸都可圈可点,没有问题。只是入宫前的造型略显惊悚,但这也无伤大雅。

而且假如没有滤镜加持,延禧攻略里的演员真的都是皮肤光滑、毫无皱纹的美人吗?你们应该去看看花絮,看看秦岚的脸。

3、周迅原声难听

观众们是被那群演技不及格,不得不用配音弥补,说台词都是报数字的称不上演员的人洗脑了?非得所有演员都是季冠霖的声音才行?为什么要求少女必须是娇滴滴的声音?你们可以看看延禧攻略的花絮,听听非原声出演的演员的台词功底到底怎么样,比如女主角。

再说声音哪里不好听了?听习惯了配音演员,有原声出演听不惯就无法接受了?周迅是声音比较粗糙,但吐字情绪轻重语气全都没有问题。周迅的脸只能配周迅的声音,《大明宫词》用了配音,反而奇怪。

4、服化道不如《延禧攻略》(如懿传的服化道问题,在后文也进行了批评)

《延禧攻略》滤镜用得多严重你们心里没数吗?看看花絮就知道,为了强行高级灰费了多少力气,导致演员们流泪都看不到脸上的泪水。

还有化妆,《如懿传》第7集里的妆可以看到冻红的痕迹,不像延禧攻略冰天雪地里罚跪耳朵都不会红的妆

还有什么“一屋子花花绿绿的”,我建议你们去民族服装博物馆看看旗装到底是什么色彩,是不是全部都是延禧攻略里的服装颜色。看过于妈微博几个鸡零狗碎的科普就来嚷嚷如懿传难看,你们装什么从巴黎回来的时尚博主和美学专家呢!

第二部分:《如懿传》究竟好在哪里?

1、节奏平缓克制,导演善于使用镜头语言表达人物感情和埋下伏笔

为了照顾低龄粉丝的智商,让很多观众可以不废脑子看剧,并且达到爽的程度,很多电视剧舍弃了细腻的镜头和精致的表演。《如懿传》不能被很多人认可的原因是,不刺激不爽,而是缓慢和平淡。

现在观众普偏没有耐心,点进去看了两眼觉得没意思就退出来了。如果你是这样的观众,克制的《如懿传》真的不适合你。这部剧需要带着在电影院里无法快进的状态,体会镜头语言的细腻和丝丝入扣的表演。这部剧是藏而不是露,是内敛而不是张扬。

2、选角合适,大部分演员演技在线

陈冲:演得实在太好。对皇帝的情感,对侄女的怜爱,和贵妃争锋相对时的威严气魄,无一不是震人心魄。

辛芷蕾:相当出彩,她也是用原声出演,甚至比使用配音的慧贵妃声音还要好听,台词功底了得,妩媚风情。这个角色是华妃+曹琴默,既有妩媚泼辣,又有心机谋略,最重要的,还有对故国的复杂情感。

董洁:董洁非常适合富察皇后这个角色。她的容貌非常像一位端庄稳重、温柔娴淑,同时又不失威仪,是相当标准的“正妻脸”。

张钧甯:这个角色需要演出绝情和深情之间的平衡,需要表现出虚弱中的刚强。张钧甯完美地表现出了海兰前期的怯懦和对如懿的深情

3、封建女性的挽歌

相比起“后宫升职记”这个主题,“封建女性的挽歌”明显更有深意。

相比于历史上富有盛名的富察皇后,我更喜欢继后,毕竟敢和皇帝抗争的皇后屈指可数。观众爱看打怪升级,但是后宫中的女人,绝大多数都是悲剧。之前是殉葬,后来是独守终身。

4、服装、背景精致

《如懿传》的每个宫殿都体现出了人物性格。比如慧贵妃住的咸福宫,有非常像她本人性格的孔雀,有她最爱的多把琵琶,也有精致华贵的摆设。皇后宫中则简朴得多,虽然简朴却不简陋,处处体现出作为皇后的气度,端庄稳重。而如懿宫中则体现她的聪慧灵秀,装饰古朴雅致。

延禧攻略与如懿传几乎同时播出,内容大致相似,豆瓣评分也接近,为什么现在延禧攻略讨论度不如如懿传了?

如懿传和延禧攻略虽然是同时播出,内容大致相似,但是其实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第一、两部戏传递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不一样。

延禧攻略是一部爽剧,走得还是传统套路的大女主式宫斗剧情。怎么个爽法呢?别人打我一巴掌,我要还一巴掌,甚至打到她趴下求饶。别人害我,我就要弄死她,不给她喘气的机会。

女主刚进宫被欺负,就用水将所有人的被褥都淋湿,之后还没受到任何惩罚,这在宫斗剧里面是很罕见的。皇后死前还要嘱咐她辅助皇帝,然而女主其实除了一股子狠劲之外,并无体现优异的智慧闪光点。

女主角犹如打怪升级一样,而且还深受游戏系统青睐自配各种辅助,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人都敢怼,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皇帝莫名其妙就深爱她。看的时候很爽,其实事后想想,剧情是经不起推敲的。

而如懿传呢?如懿传里面更多的不是宫斗,而是一个深宫女子追求一生的“一人一生一次心意动”,却求而不得。这是贯穿在整部剧的主题。所以跟传统宫斗剧不同,女主更多的是被暗算之后被动地去防卫。是如懿的智慧不如人吗?还是她心计不够深吗?都不是,是她根本就不屑于这些争斗。因为如懿求的不是后宫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权势,求的是得到皇帝的心意,但是君心难长驻,这就注定会是一个悲剧。

第二、论两部戏演员的演技

延禧攻略里面被盛赞演技的是佘诗曼,并不是女主。吴谨言的演技其实真的很流于表面,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都差不多,都是标志性地睁大眼睛,伸长脖子,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而如懿传里面,周迅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好,特别是里面的哭戏。不是所有的哭戏都要歇斯底里鬼哭狼嚎五官移位姿体大幅摆动才叫好。周迅在里面有一场哭戏,是被玫答应陷害她把白花丹粉放在药里面以致毁容后,如懿被逼应战宫斗,不得不想法子拉拢李玉。在替李玉治伤后如懿遣开身边的婢女惢心,独自一人坐在宫门前黯黯流下了眼泪。这段哭戏体现了如懿心中的落寞和无奈,深宫之中身不由己,即便自己不想去争抢,也会被逼推着往前走。

第三、台词方面

延禧攻略的台词都很大白话,深怕大家听不懂,讲得白之又白。这是用现代的台词演绎古代宫斗剧。

如懿传里面的台词很多都值得细细推敲。

举例一段:

如懿在行封后大典之前,和甄嬛有一段对话,其中如懿问到甄嬛,难道从来没想过要做先帝的正妻吗?

甄嬛回答道:皇帝是天子,身在万人之上,无人之巅,他们永远都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女人的夫君,便是皇后,也是他们身边的臣子奴才。哀家从未做过皇后,当然不可能没想过后位,但哀家从来没有真正在意过后位。因为君心,从来就是这世上最难揣摩,最难把握的东西,也是最不可信赖的东西。

这段台词相当点题。甄嬛看得很通透,因为她很明白君心是不可能系在一个人的身上,也说明了其实甄嬛并不爱先帝,对先帝的感情跟如懿对皇帝的感情并不一样,所以甄嬛活得最长过得最好。在这里也点明了如懿封后之后,她所追求的君心很有可能是得不到的,会悲剧收场。

如懿传里面有很多甄嬛和如懿的对手戏,对手戏里面的台词都暗含深意,很值得再三玩味。

综上所述,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同时播放的时候,延禧攻略胜了一筹是因为节奏上的快感给观众带来了一定的感官上的爽。但其实如懿传是一部慢剧,需要耐心慢慢品味。而现在如懿传的讨论程度超过了延禧攻略,正正是证明了这个道理。

先打个比方,《延禧攻略》有点类似流量明星,有话题有流量有热度,但流量小生一波接一波,过了这一茬儿,谁还记得你是谁,谁又会把一部快餐剧反复看。

而《如懿传》更像一个演技实力派。一开始你对她期望特高,难免吐槽这不够完美,那还可以提升,但都因为你对她有要求,觉得可以更好。

最近刚看完《如懿传》,之前看不过是断断续续。我追剧一般都会过一段时间,等口碑评分都稳定了,再试看几集,值得追的再好好看。毕竟现在的连续剧动不动就七八十集,中途弃剧未免太浪费自己的时间。

先看情节,谁的故事讲得好

《延禧攻略》播出时热度很高,很受欢迎,在于整部剧用了很多很讨巧的地方。比如,人物设定上,非常契合现在年轻一代女性的价值观,不高兴我就要说出来,被欺负我就要反抗,一路升级打怪,从宫里小白到kol。

这些都让人看的时候很爽,感觉替主角出了口气。但难免人物设定难免扁平单一,而真正好看的人物是丰富复杂的。

说说《如懿传》的剧情发展,确实让人越看越着急和压抑。

比如,如懿为了爱情的义无反顾;比如在后宫对后位权势什么都不在乎,只在乎与皇上的两情相悦。还有最后少年时的青梅竹马,变成了中年的互相埋怨和哀莫大于心死。

观众大概只会边看边说,如懿怎么那么傻。什么都会变,不过是爱情的真相,何必身在后宫,还那么执着。但越看你对剧里的人物越记忆深刻,毕竟人性是复杂的,也才够鲜活。

再看服装、道具、台词、演员功力,

《延禧攻略》用时尚界这几年最火的莫兰迪色调,提升品质感,乍一看确实够美够梦幻,甚至还有点美剧制作的腔调,但经不起细看,再看下去,只觉得整部片子像戴着滤镜,隐藏着那些不够精细的地方。

台词上《延禧攻略》也更接地气,用了很多现在的口头语大白话甚至网络语言。

演员表演上,也没多少演技可讲。吴谨言算是本色出演,聂远的乾隆也没什么表演层次,秦岚演的富察皇后,那张脸的表情几乎没怎么变过。相对还有演技在的,怕是佘诗曼的娴妃了。

而《如懿传》没那么花哨,不管镜头、构图、服装、妆容,都经得起细看。台词、氛围营造也算不错。演员表演上,更高出许多。

虽然很多人吐槽周迅一开始的装扮,但她演技应该没人质疑。还有演甄嬛的邬君梅,演如懿姑母的陈冲,嘉妃的辛芷蕾,海兰的张钧甯等等,演技也不俗。

演乾隆的霍建华更是多次说自己因入戏太深,迟迟无法出戏。

最后的最后想说,

这些数得出来后宫剧(不是历史剧),我心目中的No.1,还是甄嬛传吧。

如何评价《延禧攻略》?

我们的标准永远都能不止是及格。所以,尽管如今捧《延禧攻略》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稍有微词就有矫枉过正之嫌,小编还是得谈一谈《延禧攻略》的痛点。不为批评,只为进步。

一、 剧情仍是软肋

判断一部剧好坏无非几个主要因素,道服化是否合格,演员的演技是否过关,剧情质量是否经得起推敲。道夫化方便无需多言,这是《延禧攻略》主打的招牌。

即使有些演员演技略有瑕疵,但在佘诗曼,聂耳,秦岚等一批资深演员的带领下也能使整个剧的演技不成为诟病之处。但是剧情作为一个剧的灵魂,仍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纵观全剧,所有角色的人设非好即坏,人物形象过于单薄。这也就是观众久经剧场所喜闻乐见的:即,跟女主璎珞(吴谨言饰)作对的都是坏人,帮女主升级的都是好人。

尤其是高贵妃(谭卓饰)这个人物设定简直就是整个剧的一个大bug,坏确实是坏到了极点,但是为了坏而坏,完全没有作案理由。

剧中的高贵妃完全凭借内心的一股恶气作恶,看到帝后恩爱就不顾礼仪暴走,遇到妃嫔怀孕就去打胎,被妃嫔稍微冲撞就将其羞辱致死,娴妃(佘诗曼饰)不站她的队就分分钟弄死别人全家,跟皇后冲撞就回宫摔东西,理由居然是皇后每年比她多拿400两银子,坐的车比她好…

而女主璎珞每次虎口脱险全凭一张嘴,任何危机关头只要能自圆其说,所有人都被游说的服服帖帖。

剧情中所展现出来的矛盾都像是小孩过家家,只要女主一张嘴就能分分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而剧中以高贵妃为首的坏人又蠢笨至极,一害女主就会难逃一死,完全经不起推敲。

《延禧攻略》的剧情骨架略显薄弱,完全没有撑起豪华的演员阵容以及精美的道服化这层华丽的外衣,略显畸形。

这也是诸多国产剧,电影的通病——为了吸引观众将重心一味的放在了表面,而剧情和演技根本不能细看。剧情不改善,不管外部条件多么豪华,终究是纸糊窗户。

二、仍未跳出大女主的戏码

若干年前,《甄缳传》的热播不仅捧红了孙俪等人,也使得大女主的戏越来越吃香。

第一批、第二批尝试的是经典,譬如《甄缳传》,《那年花开月正圆》等等,但是第三批,第四批以及后面涌现的无数批,在同一个题材上面无论再怎样创新,也翻不出太大的花样来,只会让观众审美疲劳。

《延禧攻略》主打的招牌是“画风清奇”,但仍未跳出大女主玛丽苏的圈子。剧里,女主璎珞为了给姐姐报仇,只身前往深宫,凭借自己的巧舌如簧,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除了高贵妃之外,任何跟女主作对的人不出五集,难逃一死。表面看似女主凭借自己的谋略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到达人生巅峰。可是深究其根源,仍是背着大女主励志的外壳,演着玛丽苏的N+1版。

女主有仇必报的人设也只是迎合了影视剧观众对白莲花女主疲乏的口味,只能在女主表面人设上换换花样,但整个剧的走向和情节来说仍逃不出伪女权,玛丽苏的质疑。

再者,一味的给观众灌输阴谋论,各种害人的桥段似乎有违电视剧所本身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感,未必是好事。

近年来的国产剧中,所谓的大女主宫斗题材愈来愈吃香。在娱乐至上时代里,这种情况无可厚非,但若一味跟着这种剧情走,只能越走越窄到达一个死胡同。

说到底,《延禧攻略》仍是以换汤不换药,滤镜,道服化,演员阵容,以及女主人设是汤,大女主设定以及经不起推敲的情节是药,终究还是未能煮出一锅真正去于正化的好药。

网友留言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Return top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