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谈谈对《飘》这本书的理解吗?
郝思嘉,这个塔拉出名的美人,是一个矛盾体,她唯利是图,自以为是,放浪形骸,甚至放荡不羁,但同时,她又坚韧、勇敢、果敢、吃苦耐劳为保护家园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对待爱情,她敢爱敢恨,没有爱情的生活一天都不能过,然而她又完全不懂自己。不明白自己的爱情实质。她始终爱着并不适合她的卫希礼。无论希礼给她怎样的打击失望刺激,她总能替他想出最合理的理由。
底线,在思嘉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她为刺激希礼,草率的和韩查理结婚,两周后查理战死她成为了寡妇,回到塔拉,母亲已经去世,父亲混混沌沌不清醒,成为一家之主的思嘉在战后的混乱局面中为了保住塔拉,竟然不顾一切抢走妹妹的未婚夫。虽事出有因,但仍不可原谅。婚后,她不听劝阻,经验锯木厂、雇佣犯人、大着肚子抛头露面,最终在贫民窟遭到侮辱,间接害死了弗兰克,可是,弗兰克尸骨未寒,她又决定嫁给白瑞德,可仍然不是为了爱。而是白瑞德的富有,给她的刺激兴奋。
这世上最爱她的只有白瑞德,他富有、不羁机智有商业头脑总能在危机中发现商机并总能在思嘉最困难的时候出面帮她。只有白瑞德是真心爱思嘉的。他深沉的爱着思嘉,为她解忧,在战乱中想方设法并助思嘉解决各种难题,似乎在他那里,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但是思嘉不懂白瑞德的用心,她傻傻的等待并守护着一份一厢情愿,并不值得的爱情,而对白瑞德,她只有在遇到困难时才会想到他,自私的把他当做解忧草,摇钱树。而从为去想过白瑞德对她的爱情。直到最后伤透了瑞德的心。
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飘》中的经典语录有哪些
1
我从来不是那样的人,
不能耐心地拾起一地碎片,
把它们凑合在一起,
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完全一样。
一样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
我宁愿记住它最好时的模样,
而不想把它修补好。
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
2
不要为那些不愿在你身上花费时间的人而浪费你的时间。
3 Later, respectively, wander and suffer sorrow.
从此,各自飘零,各自
悲哀。
4
所有随风而逝的都属于昨天的,所有历经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的。
5
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过于,他近在身旁,却犹如远在天边。
6 Love to meet before separation
爱到分离才相遇
7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8
我从来没有耐心把破碎的东西补好
我宁愿记得它好的时候
而不是看着那伤
疤过一辈子。——
瑞德
9 In
spite
of
you
and
me
the
whole
silly
world
going
to
pieces
around
us,
I
love
you.
我爱你,直到世界终结。
10
也许上帝希望我们在遇到那个对的人之前遇到一些错误的人,因此,当我们
最终遇到那个人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如何感恩。
11
爱人的人是易被伤害的,因为他是向对方完全敞开的。
12
老奶奶:我们对不可能回避的事实总是低头的。我们不是小麦,而是荞麦。
小麦熟了的时候,因为是干的,不能随风弯曲,风暴一来,就都倒了。荞麦熟了
的时候,里面还会有水分,可以弯曲。大风过后,几乎可以和原来一样挺拔。我
们不是挺着脖子硬干的那种人。
刮大风的时候,
我们是柔和顺从的,
因为我们知
道这样最有利,遇到困难,我们向无法回避的事情低头,而不需要大吵大闹,我
们微笑,我们干活,这样来等待时机。等到我们有力量的时候,就把那些垫脚石
踢开,这就是渡过难关的窍门,我的孩子。
《飘》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各国读者的青睐,原因何在?
《飘》是一部长篇小说,由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完成,曾获1937年普利策文学奖。笔者在阅读《飘》时,深刻感知到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被这部作品中文字、词语、句式等深深吸引了。笔者认为,《飘》极具文学价值和文学魅力,能使人受益匪浅。本文将结合笔者对作品的理解,阐述《飘》所表现出的文学魅力,包括文学技巧、审美情趣、艺术感觉等。
本文在赏析《飘》这部文学作品时,重点探究了这部作品的语言特色,透过语言特色,了解到了主人公郝思嘉的叛逆精神,感受到了其形象魅力。同时,深切同情主人公的生活遭遇。《飘》有着永久魅力,值得我们去深入剖析书中人物,与书中人物同喜同悲。
一、《飘》的文学价值
《飘》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飘》塑造了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即作品中主人公郝思嘉作为一个陶乐种植园主的长女,她嫁过3个丈夫,曾为“振兴家业”付出了很大努力。同时,在美国南北战争社会背景下,她始终保持着不退缩、坚强、勇敢的心态,是一个时代女性的典范。
第二,《飘》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为我们再现了典型人物的典型生活环境,极具文学价值,可令我们透过作品了解黑人奴隶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想象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全幅图景。
第三,《飘》用细腻的文字、词语、句式刻画了人物心理性格。同时,整个文学作品中使用了很多个性化的对白,运用了很多优美、生动的语言。
二、《飘》的文学魅力赏析
(一)文学魅力解析
笔者认为,《飘》的文学魅力主要体现在文学感觉独特性、细腻性、敏锐性三个方面。以傅译本《飘》为例,他的译本与戴侃、李野光、庄绎传三人合译本相比,《飘》中的人物更加中国化。虽然用词简单平实,但更加有中国文学特色,可令我们产生一种独特的艺术感觉。而《飘》的文学细腻性,是指这部作品注重从生活细微处挖掘一些富有深意的哲理,但在描绘生活琐事的状况下又不会给人一种枯燥、罗嗦的感觉,可促进我们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此外,《飘》的作者利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向我们展示了更为细腻的情感。比如,作品中斯嘉丽说:“战争似乎并不是神圣大事,只是无故杀人,耗费金钱,使得奢侈品更难买到的麻烦事罢了。”这句话就体现了文学的敏锐性,细致刻画了斯嘉丽对阿希礼的情感和她的价值观,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文学技巧多样性解析
笔者在赏析《飘》时发现,这部作品使用了多样的文学技巧。首先,从人物安排角度来看,斯嘉丽是主角,她有着固执而坚强的性格,敢于大胆追求阿希礼,敢于同命运抗争,敢于抛开礼仪、道德的枷锁,是一个新时代女性的代表[2]。其次,从情节设置角度来看,这部作品记叙了人物的活动。同时,通过时间的改变表述人物性格变化。比如,斯嘉丽“再也不能像小孩子似的安安稳稳睡在父亲屋里了”;在生活的重担下,她逐渐成为了一家之主;她有着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是一个成功女性的代表。在整个人物活动描绘过程中,作者细致刻画了人物细节,可给读者带来一种主次分明的感觉,不会产生混沌感。
《飘》的文学技巧比较多样,通过对这部作品中文学技巧的借鉴,可提升我们的文学表达能力,对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三)审美情趣解析
《飘》全篇都弥漫着一种浅淡的伤感,在人物描绘时,重点刻画了作品中人物迷茫追求爱情的悲凉,作者总是压抑着情感来描绘人物的交往行为。同时,善于用一种舒缓的方法表现少男少女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作品结尾处,详尽地描绘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3]。在这里,所有被束缚的悲伤情绪完全释放,充满了离别时悲伤的美感,还有离别时的种种遗憾。
《飘》有着悲剧中唯美的审美情趣,给读者营造一种悲伤的意境。对于高中生而言,通过对《飘》审美情趣的解读,能够掌握一些文学作品审美方法,鉴赏其语言特色,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技巧。
三、结语
综上可知,《飘》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不仅是时代产物,更反映了语言文化的变迁,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具有较高的文学参考价值。因而,在学习时应赏析《飘》等文学作品的魅力,感受文学作品中蕴含的语言文化,对于日后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促进我们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传承其文学价值,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