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的经典语录。
落落的经典语录
☆这是我的陌生的路途。 零纪元前,末世日后,
万物都飞逝,带着陆离的翅膀。如果航程真的不见尽头。
那么, 至少在最初的起点,是你的面容,
清晰得如同温暖褶皱的花叶。(【落落】岛)
☆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里是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里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 (【落落】梦里花落知多少 郭敬明引用)
☆但青春哪有那么容易就甜言蜜语,至少会有天空无声的白云刺激着自己麻木的神经:自由这种东西,无处寻觅。(【落落】浮云不说话)
☆没有什么忘不了的。
总会在以后的时间忘了你,反正不是心里的男一号,忘了就能忘了.先忘了你的样子,再忘了你说话的声音,随后忘了你擅长笑,或是喜爱笑,忘了你穿过灯光慢慢由浑浊变清晰,忘了你在我心目中变换反复的样子,忘了你说过的话.
像飞鸟忘记曾经栖息的沼泽,犀牛忘记夏天的味道,失去双腿的人忘记曾经健步如飞,地狱的人忘记天堂多么美好.
都能忘记了.现在不行,以后也可以.如果以后也不可以,我们总有比以后更以后的以后.
那些终将走向自己的未来里,我们可以期待它把一切的记忆都带走.(【落落】年华是无效信)
☆矛盾像首尾互接的鱼,在这个世界中长久地存活着。(【落落】年华是无效信)
☆或许这就是进退无路。在真正的进退无路里,悲哀显得如此无力渺小。但我却只剩下悲哀。 (【落落】Never summer . Ever summer )
☆那时我突然想,我和F在同一个空间里。 近到同校的距离。我在这里计算物理题。身前身后都是空位置。
而F,或许在教室里,或许在篮球场,
或许在小卖部,或许在某个走廊里。
只是。明明在同一空间。却偏偏看不见你。
不知道你是在教室,还是篮球场,还是哪个走廊,
或者那些奔跑的小白点里,
有没有你。
他出现于所有我记得住的过去里。淡淡存在。轻轻叫嚣。(【落落】是梦境与我为邻)
☆——我是这样忘却你。当世界的声音忘记你。
——我是这样记得你。在忘却的立场上。用我的声音记得你 。(【落落】如果声音不记得)
☆北国绽春枝,雪色虚空。
故乡近低檐,梦中虚空。
星影袭墨砚,诗句虚空。
潮浪逐寰宇,露香虚空。
蓟马无望欲捕风,世界虚空。(【落落】捉影捕风)
☆会因为1%的黑而否定99%的白,但99%的白却丝毫无法挽回心里对1%黑色的抵触。
究竟那里的齿轮卡错位置,让所有这些无可挑剔的因素,也没能阻止自己的怨恨。继续用1%的黑色孤注一掷。
剩下99%唯心的白。 (【落落】尘埃星球)
☆比起千疮百孔,一无所知才更加不幸。 (【落落】不朽--光之林)
☆要做一个善良的,被别人喜欢的人.(【落落】不朽)
☆我唯一会觉得难过的,是自己还不足够强,不足够强到让你们在支持我时无所畏惧.(【落落】不朽)
☆应该是即便流点透明的眼泪,也溅落在鲜红的悲伤上。这才真的动人。像永不落伍的红一样。(【落落】不朽)
☆我是我,有名有姓没有字没有号是顺应时代潮流。我曾经是你的一二三四五,六七给游戏 。
你是你,绰号一堆可惜我现在都记不得 。
可现在,我只是某个人。你只是那个谁而已。
有种事时过境迁,只在一个截面中变得分外清晰,我成了那个人,在不知你为哪个人的生活的世界继续独自走下去。(【落落】不朽)
☆你可曾试过把一个人在心里喜欢了五年一点不动摇,一转头看见小卖部里的百事可乐都会想到那是某人不喜欢的?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你的眼神里有太多的捉摸不定。每次发火时你的怒发冲冠总让我不争气地独自啜泣,再小心翼翼地收起受伤的心露出笑脸去摇尾乞讨你的原谅。
可惜我也不是。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和天涯何处无芳草的道理。我只给你五年的时间,五年内没有结果的话,我也会离开。带着我的长长短短的刺离开那么平凡的你。(【落落】不朽)
☆难怪会有那么多人喜欢火车。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前后左右暗色平原,看不见底下的时候,错觉以为是在黑寂的宇宙中前行也未尝不可。而目的地被远远地替化成十字形状的星星,带有微紫的光芒闪烁在不可测的地方。
旅程到底有多远。
共行的旅程到底还能有多远。
世界难道只在一条铁轨可以计算的范围之内。 (【落落】换手)
☆我们看见的都是过去,只是这个过去离我们很近很近而已。(【落落】须臾)
☆永恒的并不是我们,永恒的是所有须臾瞬间。(【落落】须臾)
☆总会有一天,以翠绿的形式,钻出地面。(【落落】须臾)
☆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不永恒的,不那么永恒的,只在某个阶段熠熠的友情。就像这个世界上有种名叫荧光粉的物质。它将之前吸收的光在随后缓慢释放,并且终有释放完的一天。当最后的一刻,从它体内映出的光束由强至弱,最后稀薄,追随而至的是完整而沉默的黑暗。先前用荧光书写的路标地名全都隐没,那么,这个时候,对于很古老很古老的一句话里说的意思,现在能明白了吗。那句话说,“再也回不去了”。
现在明白了吗。(【落落】荧光)
☆冬天早上,树叶的颜色像哀愁,海洋绿,SeaGreen. 新生的一日里,左右着人的感情,开始了它的漫步。
最初的照面,你把手袖进衣服,瞳孔微微发蓝。我还记得那个冬天的早上,树叶的颜色像哀愁一样,海洋绿,英语里讲它是SeaGreen. 多么美丽的比喻。(【落落】当绿)
☆单手就可以握住的微薄的关系,却比我们想象中要来得宏大。(【落落】雪原)
☆喜欢不是错。说出来是错。偷笑不是错。说出来是错。无意义的聊天不是错。说出来是错。听话地背过身来敲打板擦上的粉尘不是错。说出来是错。怕招惹飞虫子不再吃奶油面包也不是错。说出来却是错。(【落落】樱花前线)
☆将自己留在冬天里,或者昏暗中,才能更加真实地感觉到温度和光。美好的事物变得丰富起来。不会有难过的心。(【落落】最初的脚印)
☆ 无论怎么样都会被轻易地感动,终究是因为在没有期望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的惊喜。歌词里写着“手掌温度”,
屏幕上女性拍摄家人的照片,她写着“这个夜晚,天空中是最美的笑颜”,“那束光的下方,是你所在的地方吧”.
尽管已经许久没有再访,但还是时时会记起这样的句子。像是涂成黑色的背景上,零星的灰尘都会看来如同星。
失望有时,悲伤有时,无论怎样也不会成为积极乐观的人之后,每一个明朗的句子反而更明朗。
春天或夏天,秋天也是金色,而最初的脚印却是从冬天走来。
(【落落】最初的脚印)
如果麦草没有质问雨水的消失,雨水没有质问伞的消失,伞没有质问竹子的消失,竹子没有质问风的消失,风没有质问文鸟的消失,文鸟没有质问荆棘的消失,谁又有资格去质问过往的消失呢?我将始终给予自己的改变以默许。那是长久以来,写在诗词中、刻在墓碑上、记录在流言或经文里的方式。
(【落落】流离之所)
仿佛一隙的阳光,照出扇形的白亮,在我的世界里投射了无数的画面。它们像隔世的电影,播放着无声的影像,带来飘雪的冬天和荒芜的海。
曾经那些被我们所融话的东西,到最后怕、它们融化了我们。囫囵地吞下我们的糖衣,那些与年少时熠熠的糖衣,留下最后灰漏的核。错的错了,坏的坏了,失踪了,分离了。
☆我知道一直一直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盘踞在我心里,像席卷世界的飓风,而你,就是那个风眼。(【落落】风眼
说说在你心中最经典的一首老歌或是一部电影是什么?
个人认为,出生在不同的年代,对心中最经典的电影及经典的插曲,就有不同的认知与感受。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就是我们那一代人心目当中经典中的最经典。片中的英雄人物,男女主人公,个个有血有血,真实,亲切,一个眼神,一句经典的台词,就能体现出来一部电影的主题,人物的内心感受及英雄主义精神。两部电影,都是赞扬我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舍生忘死,英勇杀敌的好影片,英雄王成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句经典的台词,至今回响在脑海里。我们的英雄,生活在那样难苦的坑道里,排除种种困难,心怀一种乐观的心态,互相鼓励,互相关心。顽强,英勇。一次次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这么好的影片,自然少不了悦耳动听的音乐及美妙的歌声。生动的歌词,震撼,激励,扣人心弦。舒情,激昂的曲韵,陪衬托出壮丽河山的美丽影色,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一部经典的电影与歌曲有好的,经典的。更有最好的,最经典的。
如何评价动画电影《至爱梵高(Loving Vincent)》?
我常常问自己
我们为什么不能触摸到这天上的星光
也许我们可以通过死亡达到那颗星星
无论在哪个年纪
如秋叶般死去
也许就能缓步走向星辰
——Loving Vincent
看的时候电影院也没几个人,第一次接触这种风格的影片,之前看过评论,感觉反应真是不够用,总怕错过哪个美丽的镜头,感觉一秒就是一幅画,生怕错过几百万。总觉得每个人都像文森特一样,都有孤独的种人格,区别就是天才就他一个,我们都是普通人,看到最后就记住了那句台词~在世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是无名小卒,一个无足轻重,又讨人厌的样子。这样的人在现在,以及将来,在社会上都难有容身之处。总而言之,我就是最为低贱的下等人。可是,就算这已成为了无可争辩的事实,总有一天,我会用我的作品昭示世人,我这个无名小卒,这个区区贱民,心有瑰宝,绚丽璀璨。
还有片尾曲~STARRY STARRY NIGHT
如何评价路遥的《人生》?
路遥的一部《人生》不但给我们展现了主人公高加林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更让我们对人生有了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更透彻的认识、更明确的方向。人生的未知性,人生的无数选择,人生的美好爱情,人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同无数细流汇聚一起形成了奇妙的人生海洋,让无数人如同人生风雨中的船只,经历了摇摇摆摆,起起落落。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曲的奇妙在于其故事情节的曲折、起落,人生的奇妙在于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些什么,就像高加林在公社小学当民办教师并梦想着熬成公办教师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被别人背后陷害,一下子被同村村长的儿子三星所取代;在自己准备在农村扎根,与刘巧珍生活一辈子时,又一下子迎来了自己在县劳动局当局长的二叔,最后被马占胜走后门安排到了县委当了一名通讯干事;就在他在县委宣传部里干得红红火火,准备和黄亚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梦想时,又一下子被张克南的母亲揭发,不得不回到农村,老老实实的当一名社员。人生事事都难料,但我们却要事事努力,以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未来。不要因一时的飞黄腾达而沾沾自喜、如狂似醉,忘却了人生旅途中的荆棘。也不要因一时的挫折和失败,而放弃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在这个繁杂、浮躁的社会中,我们须与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吴哲一样,时时怀着一颗平常之心。这样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浮躁、消沉,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
人生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它充满了无数的选择。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人生》中高加林所做的一个最大抉择就是放弃了刘巧珍,而选择跟黄亚萍去南京逐梦。虽然,结局证实他的选择是错的,但他在选择的那一刻也不知道人生会给他开那样一个大玩笑。总觉得人生的许多选择都无所谓对错,因为未来永远无法预测,不然我们也无须选择。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当你选择后,你就要执着的走下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只能想办法解决,绝不能退缩,甚至逃避,也不要后悔,不要整日为自己所作的错误选择而叹息。当然这里的选择绝不是盲目的,是经过我们深思熟虑,仔细推敲的。当我们的选择被时间这个试金石证明是错误时,我们也要及时的停下脚步,悬崖勒马,去重新思量并探索人生的道路。
爱情也是人生中的重要部分。《人生》中高加林的爱情经历也给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在面对爱情时,高加林是背信弃义的。他抛弃了深爱他的刘巧珍,而选择黄亚萍。虽然黄亚萍也是疯狂地爱上了高加林,但总觉得他们的爱情中或多或少的掺杂了世俗的东西。高加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选择了黄亚萍这个铺路石。他想让自己的理想坐上爱情的船只顺风顺水的到达梦想的彼岸。但他不知道爱情是美好的,纯洁的,容不得一点瑕疵。当你想利用爱情达到自己的目的时,爱情往往会拒你于千里之外。所以对待爱情,我们千万别因抱什么非分之想而去破坏了它的纯洁和美好。
人生也让我们认清了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可逾越的差距。高加林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苦苦追求,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是值得许多人学习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年少轻狂的那份激情。并且只有有了理想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激情和挑战,我们才会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但在追逐梦想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不断的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挫折。这些压力和挫折是必然存在的,因为这就是生活。因此我们需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去认清这个残酷的现实世界。现实是不能以个人意志力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也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人生只有一次,正如《童梦奇缘》中冯小刚的那句经典台词所说的一样: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所以我们要把握人生,把握人生的未知性,把握人生的抉择,把握人生美好的爱情、把握人生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揣一颗事事平常心,走好奇妙人生的每一步。
中国古诗能让我进入诗人的精神世界,为什么西方诗让我完全没感觉?
谢邀。
中国古诗能让我进入诗人的精神世界,为什么西方诗让我完全没感觉?
诗歌本身就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诗是韵文,是高端的、凝练的、有节奏感的情感抒发文字。换言之,诗是有更高条件约束的文章,即使在同一个文化系统中,诗歌也是所有文体中最难于被理解,甚至需要“翻译”(赏析)的文体。正因为表达的曲折,意境的悠远,诗歌才能成为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虽然遗世独立,却睥群雄。
很多人读不懂诗,但是却无法也不敢轻视诗歌——这是文化地位尊崇的体现,所以不论从古到今多少荒唐的事情出现在诗坛,也不会影响到诗歌在人类心目中的地位。
作为文章,表达是第一目的。曲折回环的修辞手法是为了让读者在达到了解作者思考之时或恍然大悟,或如痴如醉。也就是说,诗歌是用精炼的语言将情感衬托玩到极致,构思和意境极其重要。如果只注重修辞,而没有内容和意境,就会成为形而上的空洞文辞,历史上的齐梁体、晚唐体都是样本。
所以,诗歌的正确走向都是在修辞和内容之间达到高度的平衡。既要写得美,又不能让读者被绕晕——而后一点尤其重要。为什么我们喜欢盛唐诗歌?因为他们那个时代既继承了宫体诗的美,又合了盛唐昂扬向上的意象,学习汉魏风尚,以内容为肱骨。同时,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们认识到唯有传播出来才是好文学,写诗要让不识字的人都能听懂,盛唐、中唐在形式和内容,高境界和广流传之中的度是把握得极好的,才创造了诗歌史上的顶峰。
我们母语的诗歌,必然是让我们听懂,并走入诗人的精神世界的——这是诗歌、是文学最基本的功用。从本质而言,世界上所有的文章都是议论文,只是修辞手法不同罢了。议论文就是摆论据,论证观点,说服读者。小说是这样、散文是这样、诗歌也是这样,它们只是通过不同的手段,说服读者,产生同理心。让读者产生通感,从而被打动,是所有文字的最初始的作用,甚至我们日常语言交流的目的也是如此——寻找沟通,获得认同。
只不过手段不同,理解的难度不同,修辞的手法不同而已。
有了本民族语言文化从小打底的基础,再难的学术著作,再神秘曲折的小说,再绮丽神秘的诗歌,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不断积累,去了解背后的知识,没有读不通的——因为构成这些作品的字我们从小就认识。
翻译占有决定性因素
西方诗对于西方人也是一样的。
所以,问题在哪儿?在于人,在于人生活的团体,在于人生活团体所在的地域。总的说起来,在于文化差别。
西方诗是在西方语言之上简练、提成、表达西方人想法的韵文(这一点是相同的),为什么我们读很多西方诗,感觉没有节奏感、又没有押韵?
那是翻译太烂的缘故。
有朋友说泰戈尔的小诗就不押韵,没节奏,可是地位崇高。
《飞鸟集》里的诗,实际上都是泰戈尔平时随性而写的几句话,如同你在朋友圈写那么几句一样。只不过泰戈尔用诗人的眼光和敏感,来观察和欣赏自然,写出优美的句子,常常透出哲思。 这些“小诗”,有点像西方人写的“断章”,并不符合西方诗的格律,而靠内容本身的优美和哲思取胜。
也就是说,从严格的,刻板的,守旧的观点来看,《飞鸟集》就不是诗。
但是泰戈尔的作品,充满趣味,引人深思。这种深思,是在强迫读者去思考,而读者沉浸在他优美的文字中,毫无察觉。他虽然形式上打破了诗的局限,但是在催人思索的哲思之路上,他走得比传统诗人更远。郑振铎选译了《飞鸟集》,中国人马上被这种小巧、美丽、妙思的形式所吸引,泰戈尔热延续至今。冰心的《繁星集》就是模仿《飞鸟集》的形式。
中国的现代诗也正来源如此。只不过后来者相对缺乏这种哲学灵性。同时在风云激荡的时代,现代诗又接过古典诗歌讽喻、批判社会的功能,加上热血青年的激情,变得更加世故、接地气,篇幅也越来越长,中国人浸透骨子里的诗歌特色“平仄、节奏、押韵”开始慢慢回归,掀起了现代诗的发展高潮。
翻译的好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帮助,我们就看《飞鸟集》的翻译就知道,郑振铎的翻译带领了中国现代诗的发展方向,而当代“大家”冯唐翻出来,没几天就下架了,因为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有生于无,反制于无
人是一样的人,精神殊途同归,最终也会走到一起。所以古诗、现代诗、西方诗对世界的多样性反射、对精神世界的多样性幻想,其实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是一样的。这一点从宗教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虽然宗教是对文化异化得最明显、最可怕的路子,但是我们去探究那些宗教所仰仗的思想创立者的学说,就会发现其实“天下大同”,他们都是在探求世界的本源,人类的生死。
而打破这种殊途同归的同一性的,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好比如相同思想观点衍生出不同的流派来一样,最终不同流派反目成仇,互相厮杀。释迦摩尼提出“苦集灭道”的时候可曾想过他的后学者不能吃肉,不能娶妻?这些都是人为观点的异化,变相的阻碍了人类对终极观点“同归于尽(本意)”的追求。
从老子的观点来说,这是因为“道生一”,生出“德”来,反而阻隔了人类追寻“道”的脚步。语言文字的地域性发展是必然生成的,反过来阻碍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大同。
所以,我们对西方诗没有感觉,其实和西方人对我们的诗没有感觉是一样的。一个外国人,得有多深厚的中华文化知识才能读懂“庄生晓梦迷蝴蝶”?我们很多人都不能正确理解,甚至没有人能正确理解。那我们又何必奢望去理解西方诗歌背后的文化隐喻呢?
这不仅仅是翻译的“信、达、雅”的问题,而是沟通方式,语言文字本身就有文化沉淀和模糊概念,无法精确的量化。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内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这三点的基础都是现代汉语翻译。
“信、达、雅”于诗歌的特殊难度
诗歌是文字之上的提炼,本身就对“达”互为矛盾。比如说我们的“诗家语”,倒装或者缺失都是为了节奏感的存在,让我们的诗歌形式更“雅”。也就是说诗歌(文言文之上)这种形式和文章、小说翻译不同,你要“达”,就要牺牲一部分“雅”;你要“雅”,那你就得适应“诗家语”的特殊表达方式。
而一旦不“雅”了,又谈什么诗歌美感?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没有长期在东西方都生活过,并且对东西方文字、语言、文化都有深刻研究的人是无法胜任这个工作的。
把“蒋介石”翻译成“常凯申”的翻译者,又如何有能力将“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翻成和西方文字中具有韵感节奏感的诗?
这对如今的翻译工作者来说是过分的要求。
并不是在西方就看不到这个景色,也并不是老外就没有这种感受,而是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如果能够打通这两者之间的表达方式,最简单的就是都翻成白话文,翻成大家都了解的现代文字。“常凯申”应该就是这种方式的结果,翻译者并没有想过去进行考据订正,当然他们可能也认为国外通用发音,不用顾及国内读者。
而翻译的目的,和语言文字的目的是一样,是为了交流、沟通、说服。显然这种翻译除了让人觉得好笑之外,达不到其他效果。
当然,有些时候还是能做到的。
说到诗歌翻译,近来网上最流行的当是电影《暮光之城》里面一句台词的文言文做派: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e world,
sun ,moon and you,
sun for morning,moon for night and you forever .
我爱这世上三样东西,太阳,月亮和你。早晨的太阳,夜晚的月亮和永远的你。
如果就这么直译,就是挺齁的一句情话,更像莎士比亚戏剧的台词。或者这么说,是不押韵的西方诗。
但是经过我们神奇的网友带上文言文的外壳,瞬间气质就高大上了起来: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
日、月与卿。
日为朝,月为暮。
卿为朝朝暮暮。
这是一首古风,而且感觉就出来了。和前面白话翻译比起来,就好像泰戈尔的小句子,有着冯唐和郑振铎的差距。
所以,当我们读到这种翻译得非常好,在语言上完全契合汉字水平,而又没有丢失原意的作品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感受到西方诗的精神世界呢?
当然是可以的,世界本来相通,只是千疮百孔。
而好的翻译就是在这千疮百孔的世界里修路搭桥的人。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