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0分)⑴“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句台词出自《茶馆》中哪一人物之口?请根据剧情?
⑴常四爷。
(1分)旗人,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而坐了一年牢;出狱后,加入义和团;义和团失败后,卖菜为生;最后,捡来别人撒剩的纸钱祭奠自己。(3分)具有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等美德。(1分) ⑵《芙蓉女儿诔》(1分)。贾宝玉,晴雯(2分)。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为宝玉病补孔雀裘,冲撞抄检大观园的主子及其奴才(答对上述三个情节中的任意两个,2分)。试题分析:这类题核心在于我们熟记文学文化常识,熟悉基本名著的一些基本人物、内容、情节。考题一般不会很难,重点在记忆清晰,不混淆就行了。
如何评价老舍的作品《茶馆》?
绝对的经典。毋庸置疑。
即便在现在看来,《茶馆》仍是中国戏剧的巅峰之作。如此众多的人物,但大多面目生动,这得益于老舍先生精到的语言功力,没有一句台词是废话。例如第三幕小唐铁嘴与小刘麻子用“呦,他妈的是你”问好,简直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两个无赖的嘴脸。同时,老舍又能够在悲喜中从容切换,写坏人“当年我爸爸就是在这儿,咔嚓一刀,被弄死的”,写好人“我爱大清国,我怕她完了”,简直句句珠玑。而所有这些又为该剧的深刻立意服务。一句“将,你完了”,即可将旧社会的黑暗埋葬,简直是畅快淋漓!老舍不是戏剧写作出身,却在创作末期转行戏剧,一举登上中国戏剧史的巅峰,这更加说明他是伟人中的伟人。
当然,也有人会在现在反思《茶馆》的问题或者局限。这些反思主要集中在该剧的政治性上,因为这个戏虽然写于***之前,但仍然有“讴歌新社会”的意图。将晚清到民国的黑暗集中展现,虽然没写到新中国,但是其用意也比较明显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图解政治”的作品,温和的反思认为,这使得《茶馆》的世界性、永恒性减弱了,激烈的批评者认为,这是政治对艺术的一次干预,不值得大加赞颂。
另外可能是老舍自己想不到的是,在他去世后到现在,随着北京人艺新老艺术家对《茶馆》的杰出排演,这部剧目已经被牢牢摆放在了“经典”的位置之上,似乎不容争议,甚至不容北京人艺之外的演出方排演了。另一方面,对《茶馆》的模仿之作也层出不穷,“《茶馆》式戏剧”甚至成为中国戏剧的一个独特现象,有很多创作者都想用这种一幕一个时代、塑造一群人物的形式图解现当代,有成功致敬的,也有东施效颦的。可以说,《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座大山,但是如何翻过大山,继续前行,也成为了现在的中国戏剧人苦恼的问题。
读读常四爷的台词,说说常四爷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小论《茶馆》常四爷
回想老舍先生《茶馆》中的一幕,常四爷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就被宋恩子、吴祥子两个前清的巡捕抓了起来坐了一年多的牢。旧社会,人们没自由呀,想说点什么不能说,心里想什么都藏着。当时没报纸、没电视,所有的宣传、信息传递都是*着人们的互相聊天。茶馆就是这么一个场所,前清时期,哪里来了***党,孙中山又在哪里活动了,老百姓们充当着记者、编辑、演播员的职位。但这些事怎么能让老百姓知道呢?知道了,人心就乱了。清不担心,有巡捕房呢,宋恩子以及他的同事吴祥子常年坐在茶馆特定的角落,观察老百姓的传媒系统。好的消息,诸如又有***党被抓了,平息了哪里的乱子,老百姓说的越多越好,宋恩子想到的是:咱大清国有能耐呀。但是坏消息一定要封锁,不能让这帮平头老百姓知道,人心会乱,***党就更猖狂了。常四爷当了大众的替死鬼,仅仅是个播音员而已,记者、编导,都在底下坐着呢。孙二爷就是其中一个,宋恩子对孙二爷说了句很经典的对白:“你不说,连你也锁了走!他说“大清国要完”,就是跟谭嗣同一党!”结果孙二爷没办法,只得跟着一起去了公堂,说了句“实话”。茶馆里的人从此不敢说“实话”了,到后来基本上是什么都不说了,有事就掖着,不如聊点高兴事,风花雪月能说的多了。其实常四爷是冤,他哪知道宋、吴哥俩在旁边听着呢,要知道他也不说了。茶馆就应该是大清国开的,左面墙站满了宋恩子,右面墙坐满了吴祥子。常四爷也就想不到大清国完不完,他也说不出什么要完,他也坐不了一年牢。常四爷是旗人,总把旗人放在嘴边,但他怎么就想不到去大清国开的茶馆去喝茶呢?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