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绉绉对话台词【古代太子与丞相的对话一段?】

古代太子与丞相的对话一段?

称呼太子殿下,说些客套话然后尽快走人。自古以来皇子结交朝臣或朝臣攀附皇子都是大忌,如果这都不懂只能是废太子或废丞相,俩人也就谈谈被废感受什么的

古代人之间是如何对话的?

文言文从来就是书面语,古人说话肯定用的是白话。看看四大名著,除了《三国演义》是半文半白以外,其它三部都是纯粹的白话文,里面的人物对话一般不会上用之乎者也之类,有些对话和现在差别也不大。

比如《西游记》里悟空和八戒的对话:

这呆子手无兵器,遮架不得,被他捞了几下,侮着头跑上山来道:“哥啊,回去罢!妖怪凶!”

行者道:“怎么凶?”

八戒道:“山凹里两个女妖精在井上打水,我只叫了他一声,就被他打了我三四杠子!”

行者道:“你叫他做什么的?”

八戒道:“我叫他做妖怪。”

行者笑道:“打得还少。”

八戒道:“谢你照顾!头都打肿了,还说少哩!”

行者道:“‘温柔天下去得,刚强寸步难移’。他们是此地之怪,我们是远来之僧,你一身都是手,也要略温存。你就去叫他做妖怪,他不打你,打我?人将礼乐为先。”

八戒道:“一发不晓得!”

(是不是跟听相声似的。)

……

比如《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的打情骂俏:

黛玉听了,嗤的一声笑道:“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

宝玉道:“我也歪着。”

黛玉道:“你就歪着。”

宝玉道:“没有枕头,咱们在一个枕头上。”

黛玉道:“放屁!外头不是枕头?拿一个来枕着。”

宝玉出至外间,看了一看,回来笑道:“那个我不要,也不知是那个脏婆子的。”

《红楼梦》里还有很多骂人的话,和现在的脏话根本没有什么区别,比如:

这里茗烟先一把揪住金荣,问道:“我们cào屁股不cào屁股,管你jī bà相干,横竖没cào你爹去罢了!你是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鸳鸯听说,立起身来,照他嫂子脸上下死劲啐了一口,指着他骂道:“你快夹着bī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

一面又抓起柳条子来,直送到他脸上,问道:“这叫作什么?这编的是你娘的bī!”

(一些字眼太脏了,不知道是不是敏感词,就拥拼音代替了)

再比如《水浒传》里潘金莲撩拨武松的那段对话,全是当时的口语:

武松问道:“哥哥那里去未归?”

妇人道:“你哥哥每日自出去做买卖,我和叔叔自饮三杯。”

武松道:“一发等哥哥家来吃。”

妇人道:“那里等得他来!等他不得!”说犹未了,早暖了一注子酒来。

武松道:“嫂嫂坐地,等武二去烫酒正当。”

妇人道:“叔叔,你自便。”

那妇人也掇个杌子近火边坐了。火头边桌儿上摆着杯盘。那妇人拿盏酒,擎在手里,看着武松道:“叔叔,满饮此杯。”

武松接过手来,一饮而尽。那妇人又筛一杯酒来,说道:“天色寒冷,叔叔,饮个成双杯儿。”

武松道:“嫂嫂自便。”接来又一饮而尽。武松却筛一杯酒递与那妇人吃。妇人接过酒来吃了,却拿注子再斟酒来,放在武松面前。

那妇人将酥胸微露,云鬟半松,脸上堆着笑容,说道:“我听得一个闲人说道:叔叔在县前东街上养着一个唱的。敢端的有这话么?”

武松道:“嫂嫂休听外人胡说。武二从来不是这等人。”

妇人道:“我不信,只怕叔叔口头不似心头。”

武松道:“嫂嫂不信时,只问哥哥。”

那妇人道:“他晓得甚么。晓得这等事时,不卖炊饼了。叔叔,且请一杯。”连筛了三四杯酒饮了。

(越看越觉得写得是真好,不愧是名著。)

文言文其实应该是由先秦时的口语演变来的,逐渐成了一个很成熟的书写体系,两千年来一直作为书面语使用。但是人们说的口语是在不停变化的,就算是一个不与外界交流的地方,随着时间变化,口语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就算是现代,还有那么多方言呢,更何况是古代交通不便的时候。

古代的有趣对话

唐高宗年间有个薛万辙,他因为房遗爱造反被牵连,要砍头。谁知到行刑那天一刀没砍死,他临死前对侩子手说:“胡不力?”(为什么不用力?)还有白痴皇帝晋惠帝。有一次他出外听到青蛙叫声,便傻乎乎地问侍从:“为官乎?为私乎?”意思是这些青蛙是公家所有是私人所有的?侍从听了哭笑不得,无法回答,只得敷衍道:“在官田为官,在私田为私”。有一次,全国闹饥荒,老百姓没饭吃,饿死无数。这个白痴皇帝听了大臣汇报后,感到很奇怪,竟问待臣说:“老百姓既无饭吃,何不食肉糜?”

古文对话聊天怎么说?

先来个场景模拟,比如熟人见面 可以如下所示:甲:久违。乙:别来无恙。甲:常怀渴想,时常渴慕。乙:彼此彼此。甲:治何经?乙:习某经。甲:一向用功?久闻潜修。乙:一向荒疏,虚度岁月。以上,可以参考一下。

网友留言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Retur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