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白夜追凶》特别火的原因?
好剧本,好演员,好节奏,自然会有人去看!
都说悬疑是偏冷门小众题材,而且一不小心,没把控住,容易出现两种状况。
一:悬疑不悬疑,谈情说爱那么多莫不是→_→爱情剧?
二:要你有点无关痛痒的bug吧,你就该有点,装深沉过分,莫不是→_→传播负能量?
只有大方向正确了,成功上映了,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近两年口碑不错的悬疑类:
《心理罪》、《法医秦明》、《暗黑者》、《白夜追凶》、《明星大侦探》
仔细看他们还是有些共通性。
悬疑烧脑:作为悬疑剧,就该有点悬疑烧脑的样子,不管你侧重心理画像还是证据推理分析,故事一定要贴近大众兴趣点,并且多转折。
例“吸血鬼”着重心理分析这个人怎么变态的,开篇地沟油事件跟生活息息相关,为啥要兄弟互换身份引出关注热点。
一刀切入,快速抓心。
搞笑点:悬疑类小众在于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看沉闷冗长的分析,去猜测结局。
很多人单纯是跟着剧情推动而推动,于是乎故事很重要。
而在不得不长篇大论时候,偶尔夹杂一点小搞笑,有松有驰,高潮点的爆发才更揪心。
明星大侦探分析案件时候,通常会在中间插几句鬼马台词,让人哭笑不得。
白夜追凶一人分饰两角,两个角色之间性格特点,所擅长,所习惯各不相同。
在随着剧情进入为他们不被认出而担忧的同时,又好笑心酸于两人被迫的共用身份?
一个白天,一个黑夜,于是更加想要弄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偏偏他老是不说,而中间各种小高潮冲突不断推进!
最后告诉你,哥哥才是本来被陷害的人!
是不是很意外,是不是很惊喜,是不是很多问题没解决?
来吧,相约下一季,如果有的话~
《白夜追凶》之中有哪一句台词最能引发你的深思,让你产生共鸣?
《白夜追凶》:该剧讲述了刑侦支队队长关宏峰为了洗脱孪生弟弟关宏宇的杀人罪名,誓要查出真相。由于罹患“黑暗恐惧症”,白天和黑夜出现在警队的“顾问关宏峰”,其实是由孪生兄弟二人白夜分饰,性格迥异的兄弟两人在警队中马脚不断,背负着随时被周巡及各路人马发现的危险,一路破获多起案件的故事。
其中的经典台词:
“你知道一个人生下来 能有孪生兄弟的几率有多大吗 从小到大 虽然咱俩有相同的外形 相同的声音 甚至体内流着相同的血液 但相互之间的关联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过 对吗 如果说一母同胞是缘分的话 那咱俩能并肩走到今天 那就是造化了 你听着 我不知道你对我做过什么 我更不知道你对自己做过什么 我也不明白你到底为什么这么做 我就是想告诉你 如果换作我是你的话 或者说有一天 你要是沦落到我这个地步的话 我是绝不会抛下你不管的“
一名凶残的罪犯,在做案的时候,不会考虑被害人家属的感受,他们不会顾及道德、法律甚至感情。有时候他们显得很强大,那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底线。
但是我们不同,我们追捕这些人,就是为了还被害者清白,同时要捍卫法律。所以我们不能以违法做代价,去惩治犯罪。否则我们和这些罪犯有什么区别?
网剧《重生》跟《白夜追凶》到底差在哪里?
01 风格差异
一部推理刑侦剧,最重要的当然是悬疑点的制作,同时保持故事的逻辑性与可读性。
《重生》和《白夜追凶》的设定很类似,一个“不正常”的男主,身带一桩大案贯穿全剧,其中穿插其他与主角无关联案件,增加故事性。
但显然,“失忆”和“双胞胎”的设定比起来,后者更吸引人些。
不过不要紧,好的编剧,能把“失忆”运用的恰到好处,最终的效果也不会差。
《重生》一开始,是介绍着故事的大背景,714案件之后,唯一幸存者秦驰升职加薪,但身体上不仅要遭受失忆的折磨还要忍受腿骨长期产生积液的痛苦,甚至比关队的黑夜恐惧症还要惨。
但《重生》的开局不是刑侦风格,而是离大多数人比较远的“文艺风”,不仅是节奏,更是秦驰的自白。
自白的台词好像一篇自我思考的优秀文章,但和《白夜追凶》打造的“真实感”比起来,似乎不容易让观众带入剧情当中。
你看《白夜追凶》,一开始是案发现场,一个警局队长,后面跟两个年轻人,一路走着,用很口语化的台词讨论着案情,但却不失职业的专业性,真实感瞬间能拉近观众与剧情的距离,让观众迅速融入其中。
不一样的剧,不一样性格的人物,不一样遭遇的主角,电视剧风格自然不能一样。
《重生》的开始,设定在一起牺牲警员重大案件上,从情感上而言肯定是严肃的,就好比《白夜追凶》中刘队牺牲后,从头到尾从不穿警服的周巡都要“正式”起来,毕竟牺牲的是警队成员。
所以在714这样一起重大案件之后,西关支队内部大洗牌,自然天天都很“正式”,所以用严肃的风格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严肃风格配上文艺自白产生的化学反应会让观众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尤其是在自白体量过大时,更让人对“刑侦剧”的标签会有所怀疑。
显然,《重生》的自白体量太大了,大到第一起灭门惨案基本全靠张译的自白式推理解开谜题,而周围唯一参与到这一起案件中的人只有助手路铭嘉一个警员,这种让主角如此“孤单”的存在,会让观众对剧情没有共情。
说白了,台词很高级,只是离观众太远,大家都还没融入剧情呢?全被主角自白说完了。
反观《白夜追凶》,甚至是《无证之罪》,都会在“案情分析”时存在“共享”,这种共享不仅是主角和剧中人物的共享,更是与观众的“共享”。
当然,如果非要理解剧情如此的行为,大概只有把原因归结于秦驰脑部记忆受损,因为出现了社交障碍不愿与人讨论,才会如此设定剧情吧。
即使秦驰的高级自白没什么问题,但当路铭嘉都需要自白的时候,这剧彻底就降了一个档次,况且这些自白的存在基本无太大作用。
路铭嘉的自白大概就是要说明别人因他是局长的儿子而表面对他很客气,他很不爽。
事实上,这种“不爽”通过演员的表情和一些动作都能让观众看明白,何必再多此一举要加些独白说明呢?
是生怕观众看不懂吗?
02 节奏感
导演对剧情的节奏把握明显不到位。
第一个灭门案,穿插在714案件当中,两者的结合不够紧密,甚至脱节。
说简单些,秦驰去破灭门惨案基本上没有和主线714案件的发展产生摩擦!
毫不客气地说,这就是《重生》比不上《白夜追凶》一个重要的地方。
《白夜追凶》中,兄弟俩夜晚互换身份的事会不会败露一直是个隐藏的炸弹,揪着观众的心。
这个设定自然是一级棒,但后续的“加料”也很够味。
每一个案件的侦破过程都伴随着这一担心发生的可能,甚至要影响终极大案的侦破方向。
就拿第一个案件说,外卖小哥心理扭曲性而制造的命案,本来就已经被怀疑的关队,不仅要避开耳目还要隐藏自己的秘密,同时还要破案,而这案子在最后差点就让自己的秘密泄露。
再看《重生》的第一个案件,从头至尾,督察的调查几乎与秦驰侦破第一个案件毫无关联,这样不是导致节奏缓慢了,而是导致节奏混乱了。
两个扯不上关系的案子相互剪辑在一起,难怪有些观众吐槽“剪辑”很乱,实则是节奏乱了。
此外,为了突出矛盾性,编剧还加了一条线,就是714案中被击毙匪徒的妹妹复仇。
说实话,这条线目前5集看来,让人很难理解。
首先是陈蕊的动机,哥哥持枪袭警,找警察报仇?
你好歹也18岁了,也接受过义务教育,这点弯转不过来吗?
你是警察,你可以抓他,不能杀他?持枪袭警有道理了?
另外是秦驰对待此事的态度,可以说是很“纵容”了,理由是在自己记忆破碎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可信,这个陌生的仇恨自己的女孩最可信,可能让他知道真相。
而后强行给这对“活宝”加戏,看的观众很“暖”。
祝愿,在这条线上后续会有惊喜。
除此之外,关队的客串实在是该剧的一大卖点。
只是,潘远明老师辛辛苦苦来客串,你让人关队这么一个在全市警队都赫赫有名的人物,去帮督导组查案,而且几乎是在帮小忙,丝毫没给关队展现的机会嘛!
这难道不是强行想要关队客串,打造“白夜宇宙”关联性的居心?
怎么说,关队也是靠刑侦能力打响的名声,就算不是秦驰找他帮忙破案,起码让人关队给个关键性的决议吧?
不过,回到剧中,关队的戏份应该还没有结束。
希望后续会有潘粤明老师和张译的精彩飙戏,哪怕只是几分钟。
03 市场环境
毫无疑问,《重生》在当下电视剧市场、尤其是刑侦剧类型中算得上一部合格的好作品,但既然你是在打造“白夜宇宙”,是认亲《白夜追凶》的表兄弟,那么就得允许观众去比较。
珠玉在前,但凡你比不上前者的好,那都是差的。
这并不是“无理取闹”的说法,但凡“宇宙”,关联性不能仅仅在于一些人名、地名上,而是要把握住宇宙故事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让每个故事之间有“质”的关联。
可惜的是,目前来说,《重生》与《白夜追凶》的这种“关联”与“血肉融合”还差的远。
尤其是在两部剧的质量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更让“宇宙”难以形成。
最后,必须再次点赞张译在该剧中的表现。
而不知道第几回瘸的张译,对“瘸”的演绎更是信手拈来,途径714案发仓库时,下楼梯的颤巍以及内心受到冲击后的表情,让人着实心疼
由于记忆受损的情况,张译在认知周围熟人的时候的试探和偶尔的呆滞表现的细致入微,但在分析案情时却又能毫不违和地过渡到一个“神探”的角色,性格掌握十分完美。
另外,《重生》的悬念设置也很到位,从神秘电话、特殊枪响、有人补枪等很多方面设立疑点,虽然没有把灭门案融入进来,但把主案却渲染的极为吸引人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