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七月与安生》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图1、这个海报有很多人说家明抱安生是闭着眼睛,证明家明喜欢安生或是在安生身边很安心,那反过来看女生,无论七月还是安生都是睁着眼睛的。
2、七月的名字随性,安生的名字给人感觉是安稳地活着,没对上她们的开头,对应了她们的结局。
3、小说里有一个线索,就是他们去爬山一起买的绿镯子和白镯子,看过小说的可能知道,具体的过程不说了,就是说七月挑了一个,安生挑了一个,安生挑的是七月喜欢的镯子的另外一个,就是她把七月喜欢的那个镯子让给她了,七月说安生从小就知道她喜欢的是哪一个。后来那个镯子也再次出现算是比较重要的情节。
电影里去了这个故事,但是在家明再次见到安生时,安生说七月是想让他多回去陪陪她,这跟后来七月来北京找家明,说的“我就是想让你回去”是一个意思,安生很了解七月的想法,她知道七月是想让家明回去。个人理解这个情节,算是小说里镯子故事的倒影,就是表达安生很了解七月,所以才会有他俩对话里关于七月不来北京看家明的对话。
4、有一个是我无意间看到的,也不知道记错了没有。
在苏家明收留刚刚遭遇未婚夫离世的安生时,七月恰好来找他,进屋的时候一个摇镜头模拟七月的主观视角,看到满屋的女人衣服,以及浴室里的文胸。
但是,安生是不穿文胸的人啊,七月刚来自然也不会是七月的,七月误以为是安生的于是发生争吵。但是,安生不穿文胸的啊不穿的啊,那是别的女人的?
关于七月与安生伤感语句
七月与安生经典台词
我手里拥有的东西太多,所以我放不掉。——《七月与安生》
就像世间很多事物。
人们并无方法从它寂静的表象上猜测到暗涌。
比如几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相遇,或者他们的离别。
伤口是别人给予的耻辱,自己坚持的幻觉。——《七月与安生》
我突然觉得将来很远,以前想象的将来都是有你的。——《七月与安生》
我闯世界的热情好像都跟着你走了。
你走得越远,
我越是哪儿都
不想去。——《七月与安生》
过得折腾一点,不一定不幸福,就是太辛苦了。但其实,女孩子
不管走哪条路,都是辛苦的。
她不是伤心安生的离开,
而是对自己感到失望,
失望没办法爱安
生和爱自己一样多,
失望人生不是所有事都能和人分享。
她以前
没想过,长大原来是这样。——《七月与安生》
我这样腻味的日子,一眼就可以看到一生。
其实离别怎么会不伤感,只是人长大了,习惯了离别。
七月从安生那里学会了离别,也学会了思念和等待。——《七月与安生》
沈月搭档陈都灵,剧版的《七月与安生》怎么样?
为了能给你一个更满意的答复,我特意去看了一下这部电视剧。好看是好看,就是感觉七月对安生的好太莫名其妙了,在她们还没有认识的时候,就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一点让我感觉很奇怪,这也就是只能活在荧屏上的原因吧!最大的看点就是七月与安生从最好的朋友变成了情敌。
人设的了解
李安生,一开始就以桀骜不驯的形象出现,虽然用桀骜不驯来评价一个小女生不太适合,但她的性格大大咧咧就像一个男孩子。通过她写检讨的熟练度,就是知道她是个行家。通过剧情不断的深入,才了解到她因为引起母亲的注意,想让自己的母亲能够多陪陪自己。因为她缺少父母的关爱,她从小就没了爸爸,母亲又常年在为打工,生活在一单亲家庭中。无论是谁都需要关怀和爱,更何况李安生只是一个高中生,是一个从小就缺爱的小女生。
林七月,一个看上去就是好学生的人。是一个老师、同学口中的三好学生,不光学习成绩好,为人处事也还行。这种芊芊弱女子,总能给人一种像保护她的冲动。只不过在剧中看起来她对情感问题比较敏感。
是个只活在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是啊,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如此的优秀。
高考的真实意义
在剧中虽然只是简单的点了一下,但我觉得很有比要说一下。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高考切是相对最为公平的。在高三这个特殊的阶段也少不了家人的安慰和理解。就像剧中的台词一样“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也不是一考定终身的,只要尽力了,不管考多少分,对得起自己就行了”。
对爱情的认知
“爱情”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非常神奇的东西。但我觉得不应该像剧中苏家明和林七月之间的那种,只懂一味的付出,也不考虑这种付出别人是否需要。他们俩,一个人不说,而另一个人也不问。对于这样的“爱情”走到分手这条路,只是时间问题罢了。以上就是我对爱情简单的理解,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多多谅解。
其实跟电影版本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故事情节还是非常丰富、吸引人,该剧也是有值得看的地方的。综上所述,这是我对沈月、陈都灵版本《七月与安生》的评价。
如果有评价不当的地方,请多多包含。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