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台心灵鸡汤台词【哪位大神知道?】

心灵鸡汤滴经典语录ing,哪位大神知道?

未来不迎,过往不恋,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就是生命的唯一瞬间。活好了当下,就活好了一生。

什么是“心灵鸡汤”?它和真理有什么区别?

“心灵鸡汤”一词源于闻名世界的顶级励志大师杰克?坎菲尔德编辑创作的《心灵鸡汤》系列,它是指用大众化的较为精炼的语言,对人的情绪进行的主观色彩浓厚的精神鼓励或精神抚慰,意在稳定情绪,营养心灵,陶冶性情。在当前竞争激烈、时间紧张的情况下,需要疏导、管理各种情绪,而通俗、简短的心灵鸡汤正好满足了大众的需要,所以,目前心灵鸡汤在社会上特别是在网络里较为流行。甚至有些人把心灵鸡汤奉为真知灼见,视为人生的真谛;有些人则嗤之以鼻、姑妄听之。到底心灵鸡汤和真理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笔者分析如下:

一、内涵本质不同:

真理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表现为唯一性和反复性、必然性,它的反面是谬误。而心灵鸡汤是对人精神世界主观性的鼓励或抚慰,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受主观情绪的影响会有各种各样的鼓励或抚慰方式,它甚至可以很模糊笼统。二者在内涵方面有本质不同。

二、评判标准不同:

不管人们发现与否,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不能任意创造、改变真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具有排它性,只能有一个真理,所谓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而人们可以根据情绪主观创造花样繁多的心灵鸡汤,心灵鸡汤不是客观存在的是主观创造的,因人而异,因事而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真理和心灵鸡汤的评判标准不同,一个是客观存在,一个是主观创造。

三、检验标准不同:

真理具有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过 “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而心灵鸡汤的检验标准是主观情绪的共鸣,只有在心灵的对话、情绪的对决后,达到了抚慰或鼓励的效果,才能营养心灵。真理和心灵鸡汤的检验标准一个是客观性的实践,一个是主观性的情绪,二者迥然不同。

四、认识范围不同:

真理的认识范围是对所有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人类所能触及的方方面面,它林林总总、包罗万象。而心灵鸡汤的认识范围是单一的心灵关怀,鲜有涉足自然科学等方面。真理和心灵鸡汤的认识范围一个是宽泛的大视角,一个是狭窄的小视野,二者认识范围的广度有天壤之别。

上述笔者 对“心灵鸡汤”和真理的区别的分析,也只是一家之言,网友们可能有很多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心灵鸡汤的本质是什么,有道理,但实际上没有用处?是什么原因,问题出在哪里?

心灵鸡汤的本质是看似营养,实则无效的短期麻醉剂。在心理学,心灵是一种通过文字暗示的自我催眠工具。

心灵鸡汤有中餐也有西餐,比如小学时代老师要求摘抄的名人名句,自己写在铅笔盒上的座右铭,都是鸡汤,而其中中国古代《格言联璧》,《菜根谭》之流就是最早的鸡汤。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菜根谭》一度风靡,记得有电台读书节目片头就是“菜根何须费油煮,留得青灯枕边书”,一夜一篇细细拼读。读之字字珠玑,声韵极美,其宗旨是为人处事,云淡风轻。

西方鸡汤之滥觞大概起源于成功学大师卡内基,以自我激励,励志入世为主题。后来成功学融入职场文化,成为传销公司,美容院,销售团队,餐饮服务,连锁机构的经典读物。

总而言之,中国风味的心灵鸡汤源头在于儒释道合流背景下的修身修心之学,侧重于出世和心灵解脱,西方风味的心灵鸡汤比较有科学含量,用的是心理学的暗示激励,强调入世竞争,在现实中成功。于丹是中式鸡汤大师,海归陈果是西式鸡汤大师。

但是两者具有共同特点:纸上谈兵,难以融入实践。看似耐人寻味,实在空洞无用。

为什么无用?

第一,鸡汤文学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指导实际生活,令人反感。

之所以鸡汤作者不是大师,就是教授,不是和尚就是古代名人,或者高官名流。原因是非大师不足以震慑苍生。大师的光环让文字具有指导生活苦难的资格,所以读者愿意拜倒在他们脚下去品那些文字。然而时间一久,他们发现所谓大师不过芸芸众生,例如某丹,滔滔不绝于众人,而实际上她的学问不过尔尔。某果居然连耄耋也念错,而他们居然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于是反感因此而生。

第二,鸡汤文学流于形式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令人失望。

鸡汤大多是个人经验的积累,而不具有普遍性。所谓的启迪也局限于个人。有些鸡汤写的不错美轮美奂,却无法在风中生活中对照应用,看似充满正能量,实则无效。例如我们随便举例下面的所谓鸡汤语录——

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并没有很大区别,真正区分开人的是他的眼界以及努力程度。

这句话明显是谬误的。请问,人与人之间能力怎么没有区别?眼界是怎么得来的?人的能力有大小岂能是眼界和努力能决定的?人的眼界难道不受具体环境,出生,禀赋的左右?比如你身高155,又如何参加NBA联盟成为明星球员。智商98,又如何考取名校成为学霸,并获得成就?

看了这句话之后,你有没有得到打开眼界的方法,有没有找到努力的动力?这难道不是一句废话??

吃得不多,所以不用担心体重;想得不多,所以容易入睡;要的不多,所以容易满足。喜欢的人有一个就好,钞票够用就好,房子够住就好。生活,简单就好。

这道鸡汤有寺庙的香火味儿。主张的是清新寡欲,无欲则刚,或者是六根清净,脱离烦恼。包装一下就是简单就好。可是现实生活,又岂能想简单就简单?吃喝拉撒,人际往来,裹挟着无数的无奈,又怎能轻易舍得放下?

心灵鸡汤的轻描淡写,与世间苍生的悲欢离合隔着万水千山。它忽视了人的差异,淡化了生活的艰辛,轻飘飘,缺乏同理心。

第三,鸡汤文学只是一时麻醉,却无益于人的进步成长,令人作呕

正能量令人亢奋,暖文令人舒缓,鸡汤让人有饱胀感。但是缺乏营养的东西都是垃圾食品。长期食用,有害身心。

同时,朋友圈里鸡汤文狂轰滥炸,大妈大爷津津乐道,到处是廉价的说教,头头是道,粗制滥造,造成审美疲劳,这样,鸡汤就连最后的文学价值也丧失了。

人终究要回归现实,心灵鸡汤不过是无病呻吟的买醉,接地气的干货才是解决困难的雪中送炭。

网友留言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Retur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