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小时候电视台上播放过的动画片有哪些呀?
啊哈哈哈,前两天刚把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回味了下,很多小时候动画片都忘了内容了,但是主题曲的旋律还在脑海中印象深刻,我梳理下看看有没有可以勾起你童年记忆的
1、《蓝皮鼠和大脸猫》,“小小老鼠小小老鼠穿蓝衣,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大脸猫大脸猫长胡须,喵咪咪喵咪咪喵咪咪”这个主题曲看过的小伙伴应该都还记得吧,《蓝皮鼠和大脸猫》动画片改编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冰的同名作品《蓝皮鼠和大脸猫》,主角蓝皮鼠和大脸猫是魔奇杂技团的明星,蓝皮鼠聪明伶俐,乐于助人,喜欢思考问题,每次想问题脑子一发热就有两只甲壳虫从他两只耳朵里飞出来。大脸猫就属于憨态可掬类型的,心地善良,胆小怕事,总时制造些麻烦。
2、《阿笨猫》,“阿笨阿笨你别闹”阿笨猫也是小时候最爱看的动画片之一,那时候还被同学叫过“阿笨猫”的外号。他就还挺笨的,在动画片里喜欢一只叫“娇娇”的小猫还是小狐狸,按照现在的说法阿笨猫就是一只自带屌丝属性,但是有房有车还不用上班的笨猫。
3、《月亮街》这个动画片的主题曲不太熟悉,这条街特别神奇里面住着一群不愿意长大、不想上学的孩子们,还有太阳公公可以满足他们的愿望,四个主人公一心想去月亮街生活,但是遇到了鼠魔王,与他斗智斗勇最终战胜了鼠魔王过上了理想生活。小时候的鼠魔王和纸面人可是当时的童年阴影。哦,记得当时还有一种零食叫《月亮街》是各种口味蚕豆,也特别好吃。
4、《小精灵灰豆》说实话这是一个不记得名字的动画片,但是要说的里面的人物应该还有印象,因为里面灰豆的朋友是猪八戒的尾巴,故事多少跟西游记有些关系,大家感兴趣的可以搜着看看,回忆下。
5、《小糊涂神》这部动画片的经典台词就是“金糊涂,银糊涂,不如咱家的老糊涂;金糊涂,银糊涂,不如咱家的老老糊涂。”小糊涂神住在小学生小宝小宝的转笔刀里,虽然是个神仙但是比谁都糊涂,经常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清楚。只要念动“金糊涂银糊涂”的咒语他的他爸爸老糊涂和爷爷老老糊涂就会出来救他,可是爸爸跟爷爷往往比小糊涂神更糊涂。
仔细想想小时候有那么多好看的动画片《小神仙和小仙女》、《小虎还乡》、《邋遢大王奇遇记》、《草原上的小老鼠》好多好多,放学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写作业,90后的童年多美好啊!
你认为中国动画发展是应该有创新,还是应该走传统道路?
谢邀,创新和传统并不矛盾为什么要相互独立,只有相辅相乘才能让国产动漫真正掘起。
现在的国产动漫之所以总被日美动漫压着一头,最大的根源并非不创新而是在于国产动漫完全失去自己的民族特色,作画风格不是偏日系就是偏美系使得剧情,画风甚至是台词和配音都有一股强烈的山寨味道让人看得感觉满满的尴尬,试问这样的国产动漫谈何崛起。
因此回归传统自然就成了振兴国漫的一条出路,但传统就等于不创新吗?非也?
如何将传统文化完美的融入动漫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仅仅是仙侠,武术和传说故事。
比如现今烂了大街的水墨动画。当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们,为了让水墨画动起来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终于在1960年拍摄出了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日本动漫界甚至称之为“奇迹”。
而在这之后“上美厂”并未创新之路并未停下,上美厂先后创作了《牧童》《鹿铃》和《山水情》这几部作品,而这几部作品最大的特点便是取消了人物对话,整部动画片以中国传统乐器和音乐来烘托剧情发展,表达人物情感。虽然片中人物一句对白,也没有旁述来讲解剧情但只凭借一曲笛声和琴曲便足以令观众了解剧中故事,品味人情世故。这种说故事表达方式足以把现在那些国产动漫中那些满口日式中二台词的人物剧情甩出十条街。
而且看过“上海美术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片就知道,上影的每部动画片的风格多变几乎没有类同。这是因为上美的画师们充份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养份。
比如《九色鹿》采用敦煌壁画的形式,作品充满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
使用了河北蔚县剪纸艺术风格的剪纸动画《抬驴》。
采用云南少数民族蜡染的线条特点,同时融入壁画、油画、现代装饰画的绘画技巧的剪纸动画《火童》。
还有把中国民族要素的集大成者,“上美”唯一唯一一部具有原创情节的动画长片《天书奇谭》
可以说“上海美术制片厂”每一部作品都是将传统与创新巧妙结合而成的艺术结晶,但可惜的是“上美厂”使终没能将艺术转变为商业价值,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这恐怕是中国动漫界始终无法解决的难题,中国动漫想要崛起要创新的正是要打造一条真正适合我国动漫发展的商业模式但这个模式肯定不能简单仿效日美而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模式,中国不缺能创新的人才和传统文化的底蕴,缺的是让动漫从业人员安心创作的环境。
你第一部喜欢的动漫是什么,你喜欢动漫是因为什么?
第一次接触动漫是在很小的时候,是车田正美老师的《圣斗士星矢》,是一部讲述了以星矢为主的一群年轻圣斗士们为了大地的爱与和平,与各种邪恶力量斗争的热血励志型动漫。记忆犹新的是当时还没有网络,电视机也只有黑白电视机。而且一天只有一集,当时的我每天最期盼的就是下午放学回家看这部动漫。“天马流星拳”这句经典的台词,是那时候每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要说喜欢动漫是因为什么?我觉得当时的自己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单纯的喜欢。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发现来自动漫的魅力,因为动漫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来自视觉上盛宴,还有很多来自心灵上的震撼。告诉了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遗憾,告诉了我们青春是用来追逐梦想的。告诉了我们在追逐梦想的时候哪怕受伤了也不要轻易放弃梦想,坚持到最后梦想就会在眼前。
有哪些小时候读过的故事让你念念不忘?
看到这个问题,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动画了,动画里的故事让我到现在至今难忘。我记得自己还因为沉迷于动画里面你的故事,还在06年间为喜欢的动画做过的一篇合辑,翻了翻电脑那些图片竟然都还在,感觉真是无比幸运……时间已至深夜,没有太多时间修改文字部分,那就将它们近乎原封不动的搬运上来吧。希望无论时光走过多少年,它们都依然会在心中闪闪发光,能带我们追溯回那些年中曾耐心又迫切的坐在电视机前等播放的情景,一度认为看动画片就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的童年记忆,这份故事,会一直记得。
---------------------------- 我是童年远去的分割线 ----------------------------
经常的想,每个年代都应该有陪着孩子们成长,长大后值得怀念的动画片吧。出生于各个年代的孩子,关于童年的记忆应该不尽相同,一样的,是我们手中都攥着可以瞬时回到童年的票根,这票根就是陪伴我们长大的动画。
「森林大帝」完全不记得当时看的是哪一个版本,只记得这是接触到的第一个日本动画。
「雪孩子」教育人要懂得牺牲自我成全他人,非常美丽,却也是个悲伤的故事。
有动画片陪伴的孩子不会老去。回忆中的动画好像一个小小的避风港,是随时可以让你缩小转身回到童年的一把钥匙,在你偶尔对现实中的忙碌厌倦了的时候,用从来不改的耐心给你温柔与勇气,告诉你一切都会慢慢变化好。
看过的那些动画对我来说像一个个幸福传说,无论什么时候回头看,剧中角色都不会长大。不是由演员扮演,因此再相逢时也不会有人事变迁的感悟。它是童年存在过的证明,可以清晰回放的记忆。善良的主人公都会有好的结局,坏人即使暂时领先,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一方。你看到那一定会幸福的笑脸,心情也会随着舒坦。虽然偶尔也会为主角的境遇而担心,但你知道,她和他一定会得到幸福。
「名侦探柯南」在很多很多年后,我仍会记得的片子,一定有柯南。
从这里开始,都是在童年光景里给人至深印象的动画。曾为找回它们收集了很久,你曾遇见过其中几个?首先是国内篇,现在看来简直个个佳作:
「曹冲称象」
「长发妹」
「半夜鸡叫」
「草原小姐妹」
「超级肥皂」给人”不明觉历“感的动画。有些内容曾经看不懂,却又在未来某一日中忽然明了。
「刺猬背西瓜」
「大盗贼」
「等明天」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篇讲拖延症的故事?
「大闹天宫」
「过猴山」总会被猴子丢帽子那段情节绕晕,背景音乐印象深刻至今。
「独木桥」
「咕咚来了」
「好猫咪咪」
「黑猫警长」还记得黑猫警长,白猫警探和一只耳的故事吗?
「金币国游记」
「邋遢大王奇遇记」
「猴子钓鱼」
「猴子捞月」
「葫芦兄弟」
「狐狸打猎人」这一系列的民间传说类动画,只有依稀印象了。
「蝴蝶泉」
「金色的海螺」
「孔雀公主」
「济公斗蟋蟀」
「火童」
「假如我是武松」
「金猴降妖」
「猪八戒吃西瓜」
「人参果」唐僧看起来是不是在说,罪过罪过,拿走拿走?
「九色鹿」记忆中非常漂亮的情景,制作的美轮美奂的动画片。
「狼来了」一直觉得这个故事太直接与血腥……
「老虎学艺」
「老狼请客」
「老猪选猫」
「崂山道士」
「卖杏」
「抬驴」
「牧笛」
「哪吒闹海」绝不可能被忽略的一个动画,相信哪吒的剃骨还父割肉还母和后来自刎的剧情,对任何一个小孩而言都是极为强烈与震撼的。用当下的语言讲,就是虐心...
「南郭先生」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
「骄傲的将军」
「女娲补天」
「人参娃娃」人参娃娃那声稚声稚气的"小哥哥",让人很多年后都念念不忘……
「三个和尚」
「山水情」
「神笔马良」
「善良的夏吾冬」
「没头脑和不高兴」
「天才杂技演员」主人公叫台(太)骄傲和郑(正)用功。
「小马虎」
「小蛋壳丢丢」
「天书奇潭」
「小蝌蚪找妈妈」那些年的水墨动画系列可真好看~ 隐约记得这个动画的配乐相当让人舒服,开场就是一副轻松的田园景象…
「小鲤鱼跳龙门
」
「小熊猫学木匠」动画片里的插曲都很好听。“我是快乐的小木匠小木匠,整天都要忙~” ,“我们我们我们猴子,爱吃爱吃爱吃桃子,好多好多好多桃子,放进放进放进箱子……没吃桃子,少了桃子……”还有人记着吗?
「熊猫百货商店」
「小黄鹂学唱歌」“我是小小的歌唱家,要把美丽的歌儿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唱起歌来真快乐;唱啊唱啊愉快的唱啊,唱起歌来真快乐..."「雪孩子」有谁看这个动画片没有被流泪吗?有感动的小时候真好。
「鹬蚌相争」
「张飞审瓜」
「真假李逵」
「阿凡提的故事」似乎是一个系列,由各种小故事组成。
「渔童」
国外篇部分。
「巴巴爸爸」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租,巴巴拉拉,巴巴立包,巴巴包,巴巴贝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包,听明白了吗,再说一遍...”“可里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
「非凡的公主,希瑞」“我叫阿多拉,霍曼的亲妹妹。我是水晶城堡的保护者。这,是顺马风,我的坐骑。有一天,我获得了奇迹般的秘密,当我抽出剑说道:“赐于我力量吧!我是希瑞!”。只有几个人知道我变成希瑞的秘密,他们是希望之光,拉兹夫人和考尔。我和起义军的朋友们一起,为解救以希利亚,与罪恶的霍达克进行着战斗!”
「阿尔卑斯的少女」
「铁臂阿童木」
「小叮当」现在它叫哆啦A梦。直到今天偶尔也会想,机器猫和大熊一定还在某个地方,好好生活着。
「变形金刚」经典无需多说……
「布雷斯塔警长」“很久很久以前,在新德克撒斯星球上,有一位机智、聪明、勇敢的警长——他叫布雷斯塔!他具有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使他非凡超人!为了维护和平与安宁,他同邪恶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变形马的那把枪叫塞拉·琼。
「地球超人」
「丹佛,最后的恐龙」
「大力水手」
「大白鲸」
「北斗神拳」”你已经死了……”的经典台词出处。
「海底小精灵」
「嘿!奔奔」
「花仙子」刻意找了这样一张如贴纸般有古旧感的图,很符合它在记忆中的模样...
「卡通之谜」“你们听着,我要把你们统统地送到弗里卜塞德去。哈哈!”“出了什么事,哎呀,真奇怪,啊,我们到了动画世界。哦,天啊!”“哈哈,你们永远做我的音乐奴隶吧。”“这里面是什么,我来救你们……哎,,阿啑”“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漫游一番吧,走!”(每集前的固定开场白,是不是想起了什么?)
「蓝精灵」
「龙子太郎」
「猫和老鼠」
「毛富利-世界上最后一只树袋熊」
「咪咪流浪记」也有翻译为《星仔走天涯》。
「福星小子」如果有人问,宇宙中最花心的男孩是谁?你一定要告诉他,答案就在这部动画之中。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匹诺曹」说谎鼻子是会长长的哦~
「忍者神龟」
「神勇小白鼠」
「圣斗士星矢」也是特意找了有旧贴纸感觉的图…
「太空堡垒」可曾记得爱?
「绿野仙踪」又名《桃乐丝历险记》。
「天空战记」当初虽然也追了一阵子,但始终没能对它着迷……
「笑星和他的朋友们」
「鼹鼠的故事」
「小熊杰里米」我是小熊杰里米 聪明能干又伶俐 会唱小调DO RE MI 我就是小熊杰里米 鸟王听了我的歌 十分高兴对我说 送你一只小魔哨 吹起哨来 嘀~ 嘀~ 嘀 我就是小熊杰里米~
「小红脸和小蓝脸」 关于牙齿清洁的故事,还记得吗?
「一休」贴图任务完成,休息,休息一会儿~
「结尾补全」似乎还有几位被遗忘的,那就在这里面找吧。
国产动漫中,水墨风动漫的最佳代表作品有哪些?哪一部又称得上巅峰?
水墨动画,顾名思义就是以动画的形式来表现原本静态的中国水墨画。这种虚虚实实意境的动画新形式,在当时的动画丛林独树一帜,引得世人侧目。下面选了四部具有代表性、评分高、故事相对完整的。
1.《小蝌蚪找妈妈》
本片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
灵感来源于极具特色的中国水墨画,又汇聚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厂重要力量,制作成的这个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荣获了多个国际电影节的奖项,包括第1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荣誉奖等。
2、《牧笛》
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的水墨动画片。是继《小蝌蚪找妈妈》之后,世界第二部水墨动画片。该片以牧童寻牛的故事为明线,以笛声为暗线,讲述了一个小牧童在放牛时睡着了,梦到自己的牛离开了,寻牛过程中,他吹起自己用竹子做的笛子,牛听到笛声回到了他身边,梦醒后他用笛声引着牛回家的故事。本片曾获得1979年丹麦第三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金奖。
3、《山水情》
诞生于1988年,由当时中国动画的龙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与如今国产动画大肆使用色彩、蹩脚的分镜和光线不同,《山水情》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的山水之美。营造出水墨的空灵通透。看似简单粗犷,却随着画面延伸开来给人一种素朴之美,动静结合使得水墨文化以动画方式活了过来,而反过来这份轻灵的神韵又让动画达到了一种新的境地。影片没有任何的对话,却将中国人那种一眸之间一琴之声抵过万千言语的造诣展现无遗,有时候你会忘却这不过是一部动画片,顿生心醉神往之意。而《山水情》的故事很简单:老者病了少年养之,感之授其琴技,知音不在于年龄亦不在于茅庐,在乎心灵相识;少年初学行音无魂少之形神,在山水凡心达到极致之时终于人琴合一;老者终离去,出尘操琴远送。至此,中华民族隐士风情和高尚风雅溢于银幕。这部水墨动画的集大成之作,想不到却成了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也成了中国动画彻底商业化之前的最后一部艺术精品。
4、《鹿铃》
1982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部童话题材的影片,是根据庐山“ 白鹿书院”中一个有趣的传说编写的,并赋于新的内容;老药农和他的小孙女在深山采药时,救护了一只受伤的小鹿。小孙女把小鹿领回家,细心照料,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在小孙女为保护小鹿而腿部受伤时,小鹿还代小孙女上集市卖药和采购食物。后来在 上山采药时小鹿忽然遇到失散的父母,小鹿戴着小孙女赠送的铜铃,依依不舍地和祖孙俩告别。这部水墨动画片是在相隔近20年后恢复制作的, 摄制组人员大部分是新手,加上 电影胶片和洗印技术的发展,过去的技术条件和数据已不适用,这些都必须重新作出试验和确定标准。经过一年多努力终于摄制完成。女导演唐澄运用水墨画的 艺术形式,使影片呈现出清秀、淡雅、抒情的特色。该影片1983年获文化部 优秀影片奖和第三届中国电影“ 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同年7月获苏联第十三届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片特别奖。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