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庄子的句子

1.关于庄子的诗句有哪些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4、“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7、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8、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9、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10、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11、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2.来自《庄子》名言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逍遥游.尧让天下于许由》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莫大秋毫》

指(脂)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成语薪尽火传的来源)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所有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庄子.达生.外重者内拙》

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有虞氏死生不如于心,故足以动人。

-《庄子.田子方.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

至于其他,有很多其他精彩的故事,有些故事甚至于光怪陆离,很有奇幻的色彩,包括很有名的鲲鹏的故事(《逍遥游》),还有长在蜗牛角上的触蛮两国,还有庄周说剑的故事,希望有机会我们一同讨论,嘿嘿。

3.求关于庄子的名言及句子解释

庄子名言.从此中感悟道之高深。

名言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凡人心险于山川”–––

“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

“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人居住。他肌肤如冰雪洁白,风姿绰约如处女,不食人间五谷,餐风饮露。腾云驾雾,驱驰日月,而奔驰畅游于宇宙之外

“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好事不要做得出名,做坏事不要触犯刑律。沿规律窍门而生存。这样,可以永保身体健康,可以保全性命,可以存养亲人,可以享尽天年)––––

“人皆知有用之用(有用东西的用处),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东西的用处)也”––––––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命之行也”––––––

“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经常因循)自然”–––––

“古之真人,其寝(睡觉)不梦,其觉(醒来)无忧,其食不甘(

“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庆幸活着),不知恶死(不忧患要死)”––––––

“不以心捐道(不以主观改变客观),不以人助天(不以人为妨碍自然),是之谓真人

“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战而赢得人心,不战而屈人之兵,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鱼儿与其以唾沫相互湿润,艰难活命,不如相互忘却,遨游于江湖自然之中;与其赞誉尧舜明君、指摘桀纣暴君,不如忘却是非,回归自然之道)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地载着我的形体,使我生活劳苦,使我老年逸乐,最终以死使我得以

4.关于庄子的诗句有哪些

1、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战国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

解释: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出自战国庄子《庄子·杂篇·列御寇》

解释:大凡人心比山川还险恶,知心比知天更困难。

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外篇·知北游》

解释:人生在世,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忽然就过去了。

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

解释: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

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外篇·秋水》

解释: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

5.《庄子》名言

原发布者:雨润烟浓隐青衫

庄子名言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嘴吐气,用吐沫相互沾湿,但是比不上从前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 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 (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

6.庄子有名的诗句.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嘴吐气,用吐沫相互沾湿,这就莫如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

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7、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 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

8、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9、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10、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网友留言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Retur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