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台词于和伟【大家觉得他演的曹操像吗?】

于和伟演曹操了,还是感觉想刘备,大家觉得他演的曹操像吗?

于和伟的曹操还是像他的刘备?我觉得不是这样。与其说他的曹操像刘备,不如说他的刘备像曹操。他演刘备的时候总感觉放不开,老端着,曹操才是他的本命啊。

要说他演的像不像,那得看我们心目中的曹操形象是什么样子,有了对比才能说像与不想。

历史上的曹操

治国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也。

能于草莽之间,建立不世之功业,已足以为世人所称道,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个性情中人,在众多雄主之中活得最真实、最洒脱,这才是他能为世人传颂千年的原因。有血有肉的人总比硬邦邦的形象更让人喜欢。与他之前的古人相比,他比秦始皇更励志,比刘邦更潇洒,比项羽更智慧,比刘秀更传奇。而在他之后,能与之相比的也没有几人。连***也说他了不起,而且常常拿曹操的诗句练习书法,可见喜爱程度,甚至也曾亲自写诗句来赞颂曹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曹操像

曹操成就了三国,三国也成就了曹操。

与其他版本的曹操对比

说他像不像曹操,还要与之前多个版本的曹操相比,有了对比,才能分出优劣。

三国一直很热,曹操也很热。好多电影电视剧里都有曹操的形象。因为每个剧组的剧本、导演、风格都不尽相同,虽然都是同一个曹操,也会以不同的形象出现。

曹操群像

但要说最影响一个角色的形象的还是演员自己,毕竟都是演员自己琢磨之后再决定怎么演的。

必须要说明的是,曹操已经死,这里没有《三国演义》也没有《三国志》,每个人演的都是自己心里的曹操。

不必为谁更像历史上的曹操而争论。如果影视剧里的曹操真和现实中出现过的曹操一样,估计就没人去看了。因为通过科学技术的还原和曹操子孙的确认,曹操长这个样子:

怖,

曹操复原像

看了的轻赶快忘掉吧!(忘不掉别打我)

哈哈哈

每个“曹操”其实都带有演员本身的气质,只要能立住角色就足够了。

下面重点对比一下在电视剧历史上的几个曹操形象,(版本太多,我只能选几个自己熟悉的)

曹操本尊鲍国安

说起曹操,很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鲍国安老师的曹操。要说曹操必须先向鲍国安老师致敬!

鲍国安老师的曹操形象最早也做得人心,能把曹操的“奸”和“雄”和谐统一的,恐怕现在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做到,后人能不能做到,难说。

鲍国安

鲍国安老师的形象其实是自带英雄气的,但为了贴合曹操形象,他只能不停地练习用斜眼看人,所以最后你就看见一个动不动就斜眼看人的曹操。在保留曹操的霸气的同时,曹操的奸诈尽显无疑。

他的曹操是戏剧化的,无论是喜是怒都既夸张又合理,每个表情里都透着张扬洒脱,奔放大气。故而他的曹操既可恨又可爱,这一版的三国演义给我们贡献了两个表情包,一个诸葛亮给的(图刚放过),一个就是曹操给的了。这一段就是捉放曹。

后来人谁还能有如此演技!

最烂曹操陈建斌

后来陈建斌在新版三国里也饰演了曹操,但是总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虽然陈建斌版的曹操胡子更多,但霸气更少了。

陈建斌

后来我才明白,是因为他那永远睁不开的眼睛和治不好的嗓子。这是他作为一个演员最大的缺陷,眼睛睁不开就能用眼神去表现人物情绪。他的气息也不足,只能说每句话之前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再压着嗓子说出来。在他演乔致庸的时候还感觉不出来,但后演雍正也是,曹操也是,这就是问题了。一个大商人的气质和一个国家统治者能一样吗?雍正和曹操也不一样啊。

鲍国安老师即使是躺在床上,也能给人一种霸气的感觉,他则是无时不刻都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陈建斌在气势上还是输得太多了,尤其是赤壁之战前,横槊赋诗那场戏,气势上不是输了一点点啊,简直让人笑掉大牙,不管是在动作上还是在台词功底上都是天壤之别。

横槊赋诗

惊艳曹操于和伟

于和伟版的曹操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在这个司马懿做主角的戏里,曹操很出彩。

于和伟

有人说于和伟的曹操还是像他的刘备,但我觉得不是这样,与其说他的曹操像刘备不如说他的刘备像曹操。他演刘备的时候总感觉放不开,老端着,曹操才是他的本命啊。于和伟版的曹操还是很有气势的,曹操逼宫汉献帝的那场戏,把曹操的张扬跋扈的表现的淋漓尽致。

汉献帝和曹操

只是可惜汉献帝设计的太弱了,不然还能更精彩。很希望能看到大佬能同台飙戏的场景,一定很过瘾。

除了权谋的这一版曹操的感情戏更加丰富了,这个人物也更加鲜活了。谁说曹操是个无情的人?面对生死问题,曹操绝不手软。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那是因为他明白这世界太残酷了,一招走错,满盘皆输,还有谁能我这么厉害,还有谁能统一天下?没有!那我怎么能死呢。

但面对亲人他又是心软的,聪慧的曹冲深得曹操喜爱,他几乎是把他当接班人看的。但是曹冲只是聪明,却不懂权谋,这宫廷的内斗他应付不来,让曹操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曹操和曹冲

曹操对于他儿子们的争斗并非不知,只是他更深知,在乱世之中想要活下来没有权谋是不行的。虽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只有通过努力活下来那个人才配得上这江山之位。但曹冲之死他亦后悔不已,他首先是个父亲,然后才是曹操,一句“悔不该,悔不该杀那华佗”将曹操的悲痛之情尽显。

他落寞啊!

曹操

我这江山将来该交给谁,曹丕,曹植,还是何宴?恐我死后,天下又将陷入战乱之中。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司马懿与曹丕年纪相仿,其实他也是把司马懿当儿子看待的,但奈何不是亲生。司马懿有些脾气,他一一忍过了,因为他爱才;后来司马懿有狼顾之像,他为何又不杀?

司马懿与曹操

英雄惜英雄啊,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把司马懿也当做亲生的看待了。不然的话,不能用之,必杀之。不要说司马懿的韬光养晦骗过了曹操,曹操何等精明,会看不出?他只是给司马懿一个机会将来成就霸业的机会,如果自己的儿子不行,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收拾残局的人,这天下战乱太久了,不能再出乱子了;如果自己的儿子行,那也不会给司马懿任何机会。这世界终究是强者的世界。

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后代都是短命鬼,早早就让司马懿夺了天下。如果他能想到,定然不会放手,曹操临终之时,于和伟说:

“这江山,谁也带不走”,

然后努力地想把眼睛睁开,我们知道这乱世之枭雄,还是放不下江山,因为这世间再无曹操。于和伟通过自己细微的动作把曹操的精神内核给演出来了,他这一版确实让人更加喜欢曹操了。

他的曹操可以说是把史料上的曹操重新演义一遍,把曹操生活化,具现化。这样自然让看惯了脸谱化曹操的人们眼前一亮,人们更喜欢接地气的形象嘛。但至于于和伟像不像曹操,像,很像曹操,但其实更像他自己。

但是就个人而言,我更期待下一版的曹操,因为他是姜文演的,姜文饰演的角色的思想性和观赏性有目共睹。你问我为什么这么捧姜文,因为他是我老乡啊,哈哈哈!

不怒自威唯姜文

但是姜文的这一版曹操可能会让你更加喜欢。

姜文将主演电视剧《曹操》,著名制片人吴毅担任总制片人,易中天担任历史顾问,知名编剧关山执笔,著名导演张黎执导。他是中国最特立独行的演员,也是最特立独行的导演。他这一版将跨越曹操的一生,以姜文的功力肯定会比于和伟的曹操更加立体,更加生动。

于和伟和姜文

大家都知道姜文绝对不拍烂片,因为他是个有抱负,有思想的人。

他不想对不起观众,更不想对不起自己。从《阳关灿烂的日子》到《一步之遥》,每一部片子都有他独特的思想在,你可以看不懂,但我不能没有内涵。他的《鬼子来了》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题材没能通过审查,但姜文还是偷偷参加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并获得了评审团大奖,他因此被禁止担任导演五年,但是呢,他没说过后悔。

姜文

之所以会对自己如此严格,这和姜文的人生经历和家庭教育有关。

姜文的父亲是个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酷爱文学,他的母亲曾是个音乐教师。无论是演戏还是导戏,只要是在北京,必定派专车将父母接到拍摄现场,让父母看看工作时的状况。无论是创作剧本还是挑选演员,只有过了父母这关他才会继续。如果父母不认可,他宁可从头再来,总之不能做对不起观众的事。

不管人物是大是小,他必细心揣摩,不到惊艳的程度决不罢休。

除非他做导演,不然必然要和导演吵架,因为他有太多惊世骇俗的想法,导演接受不了。第一个和他大吵特吵的导演是张艺谋,结果张艺谋的处女座《红高粱》就火遍大江南北,甚至可以说轰动世界。

《红高粱》

姜文并不是第一次演《曹操》,在甄子丹主演的《关云长》里他就饰演了曹操。

这是一个又酸又腐,与传统的形象大相径庭的曹操,但姜文还是把他演活了,但是有人却说姜文抢戏。明明是甄子丹自己的演技不行,为什么要说别人抢戏呢?一个一本正经傻×的甄子丹怎么能敌过老戏骨姜文呢?

甄子丹

麦兆辉 、 庄文强这两位导演要按照香港片的套路重新结构关云长这个人物,把关云长塑造成一个在忠义和情理之间徘徊的侠客形象,但实际上拉低了整个影片的格调。只有姜文在这个低俗的格调内鹤立鸡群,成功压过了甄子丹的角色。

姜文的曹操不怒自威,根本不用声色俱厉,就能曹操的霸气表现出来,这种境界之前的曹操都没有的。他的曹操把世事看得很清,奸诈或忠义在他眼里只是欺骗世人的手段。他想用关羽,那么不管关羽是死是活都能为他所用,这就是时代的弄潮者的霸气。

演员有三种境界:一种是想进办法地模仿和表现人物,但容易用力过猛;一是丢掉人物的所有的外壳,重新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核心,但容易跑偏,观众也不习惯;还有一种境界是把自己就当成人物,举手投足,嬉笑怒骂都是角色本人。姜文就在这第三种境界上,不是姜文演曹操,而是姜文就是曹操。

姜文?曹操?

这样的演员主演的电视剧《曹操》你们期待吗?

刘备和曹操势不两立的真实原因是为了兴复汉室吗?

如果看过周星驰的鹿鼎记,里边有句台词是这么说的:“要抢回我们的钱和女人,所以我们要反清,复不复明根本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关人鸟事”。

刘备要复兴汉室也是同样的道理。那么有没有可能我们误会了刘备,他的确对汉室的感情非常深厚呢?我认为可能性非常小。第一,虽然他自称贵胄之后,但并没有因为这样的身份而分享过皇室的利益,一直生活的很落魄。第二,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任何生活在***社会的老百姓我想都不会感恩当朝的政府的。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刘备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非常清楚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混乱时代。而他想在这个群雄割据的局面下分得一杯羹,必须有能让自己撑的起门面的东西,他没有土地没有兵马也没有钱,要不是桃园三结义张飞那点钱,他连个像样的兵器都没有。那么他得靠什么呢,思前想后,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皇族后裔的身份,复兴汉室的招牌,这两样东西也许是他“招摇撞骗”的法宝。

我们再分析一下刘备的皇室后裔这个身份的真实性,我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那个年代又没有DNA鉴定,那不是谁说是就是啊。中山靖王的后代分支也有很多,随便挑一支不起眼的往上靠一靠也很容易。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备读过一些书,是有知识的聪明人,如果又正好见识过一些大场面,装一装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毕竟那个年代土匪军阀当道,没几个有贵族气质的。刘备的确是个聪明人,知道这个乱世就得靠耍流氓(其实哭也是一种耍流氓),于是他的队伍就一点一点壮大起来了。

至于到了后来,他的势力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时候,复兴汉室这个金字招牌就更不敢乱拆了,否则他兴兵的合法性就没有了。复兴汉室不仅是一块获得大量利益的金字招牌,更是一块个人目的掩盖公众利益的遮羞布。

纯手打,完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于和伟打王者荣耀,甚至自己就可以组队了,传说中的孙权或诸葛亮也提上日程了吧。从来没有一个演员在同一段历史中,可以跨越这么多属性完全不同的角色,从荀彧和鲁肃的大谋士,到刘备和曹操的真英雄,唯有于和伟一人可以做到。在小鲜肉概念股风采不再的当下,人民需要老戏骨。

最初听到于和伟出演《军师联盟》中的奸雄曹操,完全有点接受不了,他不是刚刚在《新三国》中扮了刘备嘛。这两个差异也太大了,曹操作为奸臣、枭雄的标签,已然固定在中国人的脑海里,几乎可以说是思想钢印了。郭沫若都曾经为曹操翻案,但是民间却一直讲曹操看做是刘备、关羽、诸葛亮的对立面,况且本剧的传主还是司马懿,这才有些是狼狈为奸的迹象——三马同槽绝对是对他们相互砍杀的真实描写啊——但是,常江编剧、张永新导演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的霸主曹操,却与仁慈、宽厚的刘备太不相同。即使汉贼不两立,于和伟也能够一面演出千面人。曹操的霸气、奸诈、忧伤和从容,都被于和伟非常细腻的、刚柔并济的演出来。

曹操这个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白脸”,特别是南宋以后,经过《三国演义》和戏曲以及坊间再创作,曹操就在老百姓心目中大舞台上唱着千年的“奸诈进行曲”。然而,历史告诉我们,黄巾大起义之后,唯有曹操才有能力、有心“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已经不算平坦但是进化为互相造就的关系。于和伟版曹操,与汉献帝有过交心,也与曹丕、司马懿的对话中,谈及隐秘心事。曹操面对汉献帝、曹丕和司马懿这些后辈人,有着深深的遗憾,叹息着时不与我,尤其是在冬日里群臣面前吟诵着“去日苦多”,横槊、舞蹈,独立,然后昂天倒下。这是一个大时代的背影,意味着大汉朝四百年江山正式易主。于和伟在这段的骄傲与无助、光荣与愤懑,都在那不舍昼夜的时间长河中,如匆匆东去的浪花,再伟大的英雄,也难以战胜宇宙的法则,那就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于和伟在本剧中采取举重若轻、举轻若重两种相反相成的演绎手法,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带豪杰的暮年。

暮年的曹操,最为放心不下的当然就是接班人问题。长子曹昂战死、聪慧的曹冲病死,只能在聪敏傲娇的曹植和心机深沉的曹丕之间选择。继承人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政治问题,于是曹操与吴秀波饰演的司马懿之间,经过曹丕、曹植和杨修等人的正反打,彼此有着很多高妙的对手戏,于和伟对于这些人统统开启压制模式,除去角色本身的官职大小,也有于和伟对曹操的理解力在相当程度上要大于后面这几位,特别是于和伟将曹操的复杂多元化性格条分缕析的竞合在一起,且又拿捏的很是老道。毕竟,曹丕、曹植和司马懿的刻板印象及反弹的人格魅力,相比曹操还是有一定距离,对于演员来说没法超越。(文:阿木,特别发布。)

新三国演义里,曹操有一段台词。

刘备感叹汉室落寞说痛啊,曹操说,“我于君不同,一方面是痛,一方面却是喜,夏,五百年止于商,商,五百年止于周,周,三百年而骤起春秋战国,是时天下大乱,引来英雄辈出,由此可见,国运盛衰长短俱凭天意,如无乱世何来英雄,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你只能是个织席贩履之徒,我只能是个门下校尉之辈,恰是天下大乱,你我才可能创下不世功名,生于乱世是为不幸,若能便乱为治,岂不是大幸”

背景是袁术会盟十八路各怀鬼胎的诸侯,准备打董卓,曹操和刘备也去了,这时的曹操只有几千人,刘备则只有关张二人,曹操和刘备初次打交道,觉得刘备是个英雄想拉到自己麾下,去找刘备说的这番话,这番话霸气侧漏,刘备却不买他的账,刘备感叹人心丧乱,都想着分天下,他虽无势力却不愿与曹操为伍,

新三国第四集,

鲍国安、陈建斌、于和伟三版曹操都分别有什么特点,您认为哪一版最经典?

鲍国安的曹孟德是经典之作,无人超越。但鲍的少林寺惨不忍睹。

陈建斌的三国是一出闹剧,整部三国从语言对白到故事情节到人物服饰等叫人目不忍睹,听两三句对白就想砸电视,这编剧导演得多脑残白痴才能把戏文搞成这个样子。就算是专门出来恶搞都很难搞成这个样子。陈建斌的曹操当然跳不出整部戏。陈建斌无论什么角色,都是一副极度疲惫不堪的语气,叫人看得憋气。乔致庸曹孟德还有皇上这样气度恢宏的角色都能被他演成萎靡不振的样子真能叫观众跟着一起萎靡。

于和伟还不错,演过不少不同角色,基本不错,可惜三国戏遇到这么个剧组。整部历史题材戏导演编剧滑稽,演员的发挥能怎么样呢?

网友留言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Retur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