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欢乐喜剧人豆瓣评分2.6,有比这低的吗?
电影版《欢乐喜剧人》唯一的良心,就是其并没有原模原样的把一档综艺节目搬上银幕,这好在还是一部有剧情能被称之为喜剧电影的作品,当然若论这种胡编乱造为了搞笑而穷尽各种手段的拼凑能有多好看?只能说如同一个已经坏了的鸡肋,难以下咽,弃之无惜。一部电影阵容的强大,其实现如今让人所想到的已然并非是一个好字,在《欢乐喜剧人》的电影版中,这场集合了郭德纲、岳云鹏、艾伦、潘斌龙、孙越 、泰维一众《欢乐喜剧人》中的笑星,还有“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与拳王伊万德·霍利菲尔德的,论阵容不可谓不大,但其实这个阵容就已经注定了这部电影必然只能是一场为了突显每个明星人物的大杂烩,每个人所要做的都只是去展现自己的不同风格,而绝对不可能去服务于剧情本身,这样喧兵夺主的作品从其本质上来说何尝不就是一个笑话呢?!谈到剧情,《欢乐喜剧人》说白了就是一帮本色出演的喜剧人到澳门排练,结果师傅郭德纲丢了的寻师故事,以此为引的展开,其近乎没有一个桥段不让人出戏连连,没有一刻不在告诉你这就是一场需要粉丝买单的闹剧,种种生硬刻意的包袱填鸭式的被强塞到了其剧情之中,如此的作品虽然不得不承认会让观众发出笑声,但这种笑声是因为那如同儿戏的情感和梦想发出的吗?显绝对不是!这种笑意只是源于了一群并不傻的捞金人,他们的装疯卖傻。《欢乐喜剧人》或许是一档有价值,将相声小品更为发扬光大的栏目,但这部汇聚了一众喜剧人的电影却绝对不是,它只是让我想到了昔日赵丽蓉老师在《打工奇遇》中一段简单直白却尤为经典的台词:“啥群英荟萃,我看就是萝卜开会。”
赵丽蓉在春晚上写的货真价实四个字在哪里?
说起春晚的老演员人们想到的是赵本山,但是人们却忽视掉了去世的赵丽蓉,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一聊赵丽蓉。
赵丽蓉1928年出生,在她1岁的时间就被人抱上舞台“彩娃子”。四、五岁便守在侧幕看戏,六岁登台演“童儿,15岁的时候就开始以主演的身份登台。
1953年,到中国评剧院工作 ,并且经常的参演评剧。
真正让人们认识到她是在98年春晚的舞台上面,她表演小品《英雄母亲》。小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她用唐山的口音说着台词”司马缸砸光“。
后来赵本山也曾经找到她想要跟她合作表演小品,当时她觉得自己跟赵本山不搭便拒绝了。她曾经说过:我和他的戏路不同,硬是搞到一起,岂不是害了他!
从1988年到1999年,她多次登上春晚的舞台,让我们在团圆之夜的时候带来欢笑。
值得一提的是她曾经在春晚的舞台上”欺骗“了所有的人。她跟巩汉林合作小品《如此包装》。当时她跳完舞蹈有一个下跪的动作,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彩排时候的动作。事后人们才知道因为年纪大跳完舞蹈,加上自己患病,跳完舞蹈身体实在是忍不住了,所以才有了这个动作。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老艺术家们,他们将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艺术上,值得我们这一辈的演员学习。
“我还是怕你把我甩啦”是赵丽蓉老师和巩汉林老师的哪个小品里的,一句台词来着?
“我还是怕你把我甩啦”是赵丽蓉老师和巩汉林老师是小品
《妈妈的今天》
你认为历史上最有名的“女吃货”是谁?
因为中国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女子相对较少,一般就算留下名字也是在野史中,编为故事让人们口头相传,后续再有文人整理成文字。说到女吃货,可能只能从现有的能知的女子来分析了。
最有名气的一定非“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杨玉环莫属了。古时荔枝以岭南最为鲜美,那时候运输业还没有现在发达的时候,更没有保险基数,而当时京城却远在千里之外。为了吃个荔枝,专门路径运输。另外还有形容她和赵飞燕不同的“环肥燕瘦,说是吃货也无可厚非了吧。
有句话说敢拿起酒杯的女子绝对能喝,一般能喝酒的人绝对也是个准吃货,李清照有过一首经典的词叫做《如梦令》,写的就是喝醉酒后的状态。婉约派词可不是白写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美厨娘是用来形容做菜好吃而且长的漂亮的姑娘,说到这可以提下中国有很多的女厨师,基本都是被高官文人养在深闺大院中,其中南宋厨娘宋五嫂至清代都有影响,“不嫌酸法桃花醋,下箸争宠宋嫂鱼”。没有自己的吃货的心怎么能做出最美味的菜。而另一位则更加出名,那就是“秦淮八绝”之一的董小宛。有文记载: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壶芥茶温淘米饭,再佐以一两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辟疆却喜欢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小宛为他制作的美食鲜洁可口,花样繁多。她不仅在中间加上适量的食盐和酸梅调味,还采渍初放的有色有香的花蕊,将花汁渗融到香露中。这样制出的花露入口喷鼻,世上少有。其中最鲜美的是秋海棠露。海棠本无香味,而小宛做的秋海棠露独独是露凝香发。酒后,用白瓷杯盛出几十种花露,不要说用口品尝,单那五色浮动,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
之前春晚赵丽蓉老师在《打工奇遇》中有段台词:“谁谁谁,就是一段饭吃200多道菜的那个皇太后?”那个皇太后就是慈禧,一个宁愿给自己过寿都要动用军费的人。有文献记载,慈禧吃一个鸡蛋要18两银子,一顿饭吃掉200两白银是惯例,按照晚晴市价1两白银折合现在人民币大约200多块,3600块钱的一个鸡蛋,你恐怕想都难以想。“祖宗传下来的家法,就是吃菜不许过三匙。”慈禧看哪道菜,布膳太监就盛一勺到她的碟里,如果慈禧评价这个菜还不错,太监就会再盛一勺,如果再盛第三勺,其他太监就会立即喊撤,这个菜十天半个月就不会再上桌了。其实一顿饭下来也就是眼前的那几道菜吃几口了事,剩下的怎么办?倒了、赏赐下人。我的天,一顿饭就浪费掉4万多块钱啊!
她每顿正餐用的肴馔,要摆满三四张拼起的膳桌,品种常在百种之上,冷热大菜,烧烤炉食,各种小吃,什么都有。她大喊一声“传膳”,大小太监列队恭候,肴馔即刻就要摆好,少数特殊的随吃随上。肴馔上席后,慈禧要过目一番,满意的留下,不想吃还要让太监即刻辙下。
慈禧在民间的印象中成了一枚标准的吃货,各商家都喜欢给自家的菜品打上“老佛爷爱吃”的幌子,以招徕生意,沾边的,不沾边的,什么都有尤其是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西逃,本来是个逃亡路线,现在竟成了美食路线。
道光皇帝为什么补个补丁要一万两?
不要说道光皇帝龙袍的补丁,宫廷里的各种花销,和民间都不一样,原因很简单,主管官员和太监中饱私囊。皇宫的青菜就是几十辆银子一斤,其他就不用说了,补龙袍需要金丝和桑蚕丝,宫中的衣物都是江宁织造府提供,运费也占了大头,因此一万两白银也差不离,套句赵丽蓉老师小品打工奇遇里的一句台词,只要沾着宫廷两字,都贵。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