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拍《红楼梦》,就中国现有的演员来说,剧中的王熙凤谁来扮演最合适?
求求你了,再别拍了。以现在人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只想出名,赚大钱哪,可能像87版费那么长时间,集中那么多演员拍几年,且有不少红学专家助阵。现在的小学生入门,连台词都不愿意背,用1234代替,能拍出好的艺术片吗?别说是名著了。所以编者别问这个问题了,有人想拍你也劝他,别拍了,过一二百年再说吧。
佟艳玲真的很好,是里面最漂亮的,而且还是公
我觉得刘敏涛是要比辛芷蕾要好的,觉得辛芷蕾的演技太外放了,有时候太过就会稍显多余,但是在舞台上要把握一个度,刘敏涛就很好的做到了,而且刘敏涛的台词非常的有力度,虽然不是歇斯底里地柑桔,但就是打到人的心里了,并且让人感到很痛,辛芷蕾就是喊出来了,让大家听到了,她缺少细节和连贯点,只有情感爆点,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更偏刘敏涛一点
如何评价刘敏涛在《带着爸爸去留学》中饰演的刘若瑜?
再好的演技,也敌不过一般的剧情。刘敏涛饰演的刘若瑜,是寄宿家庭的房东阿姨,在国内原本是脑外科的一把刀,陪读八年成为出租房的“一把刀”。
医生熬成了病人。刘若瑜好像精神有问题,总是有气无力的,和元气少女们相比,刘若瑜始终处于掉线状态。就剩下习惯性怼人,张口就来。冷冰冰、阴阳怪气、以熟欺生的人设,是不讨喜的。
在刘敏涛以往的作品里,她没演过这类角色。本来挺期待的,实际挺失望。刘若瑜在离婚这事儿上,坚持长跑的态度,企图消耗对方,最终打消念头,结果惨败。在国外的生活,守着孩子,还有几份寄宿收入,儿子都比她想得开,她却被折磨得迷失自己。她就像一个生鸡蛋,一碰就碎。
即便这样的角色,也是可以有张力的。然而很突兀地表现她强势古怪的一面,偶尔穿插她善良暖心的表现,看得人一头雾水,像剪辑问题,又像刻意延伸剧情。都不知道是该夸刘敏涛入戏太深,还是演技太用力了。毕竟人物铺垫太薄弱(类似于黄成栋嘴里的老婆,一个镜头都没有)。刘若瑜作为配角,戏份有限,又是一个脱离正常状态的角色,看到刘若瑜的时候,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喝多了。
反正是经不起推敲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下饭剧就行。比如:刘若瑜的浓郁京腔+美式发音,“无(wǔ)动 (dōng) 于 (yǔ) 衷(zhōng)”说得都变调了,也能顺利播出。没起到加分作用,就只剩尴尬。
刘敏涛在国外说中文,带着《白雪公主》里,皇后的腔调,(当白雪公主咬一口,我手上的苹果……),真希望她是坏透的角色,霸道蛮横,处处刁难,咄咄逼人。这样就可以再现,刘敏涛为《白雪公主与猎人》、《穿普拉达的女王》配音的圈粉画面。然而这样处理台词,缺点在于太像话剧了,与孙红雷、辛芷蕾,两位生活在戏里的主角,格格不入。更别说,在交集、配合中,各自出彩了。
就拿刘若瑜“熬鹰”来说,可以放大到这个女人的韧劲儿,偏偏虚张声势。气球吹好了,又突然放气,简直太无聊了。刘若瑜并非人如其名,“大智若愚”,而是抛家舍业,活得被动,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按照离婚协议,只能分到五十万。既然老公憋着劲儿离婚,怎么就那么单纯地挽回,而不趁机准备退路呢!所以,安排这样的剧情,表现她隐忍的功底,是在讽刺分居家庭,最终走散,费力不讨好吗?
为什么总是为难女人?林飒也是如此,遇到油嘴滑舌,没有实际行动的男人,还得乖乖接受,自己是武丹丹监护人的事实。任凭闺女百般折腾,不识时务,都要像亲妈一样护着她,在人家心里永远都是“小三儿”。明明是想找个肩膀靠,却哪儿哪儿都靠不上。还得赶紧卸下盔甲,投入他的怀抱,不然显得多不解风情。
相比之下,刘若瑜更惨。把老公越熬越精神,自己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既然她是脆弱的,为什么要用喜剧的方式,硬撑起许多反转,看得好尴尬。对陌生人,应该有故作姿态,保持距离的本性,可是刘敏涛加入了演员之间的熟悉感,没有预期的激烈“冲突”。或者说,被孙红雷的机智,和黄成栋的好爸爸形象,给比下去了。
刘若瑜规矩很多,进门换鞋,鞋子必须排成两排。这是一个重要习惯,她对自己儿子也是一样的要求,这样看着顺眼,满足强迫症。以至于每次谁进来,都会留意一下,是否做到了。本来是表现刘若瑜的细节控,黄成栋一下就记住了,之后每次都按要求摆放,请问加这个情节干嘛?配角的戏,成全了主角。
一个病态的女人,按照真实状态演不好吗?非要所有演员,保持一种风格,演员都被剧情牵着走,发挥的空间太小了。刘若瑜干活戴手套,这是想说明她洁癖,还是保护双手。不管怎么样,她都不可能帮客人,擦行李箱的。让那些,不带喘气的规矩,突然垮掉。
而且她能在第一时间,结合实情,一条一条地讲规矩。行李箱轮子不许着地、不能蹭到墙上;脏衣服叠好放框里、自己洗;只负责早晚餐;去学校的路,只带着走一次……可见她是很聪明的,一开始就挑明房东身份,给人一种不好惹的印象,反而给自己省事。带着吩咐的语气,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和儿子的相处,苦情戏、撒娇、使唤……应有尽有。根本就是一个逆境中的实力派,而不是“空壳蛋”。
至于刘若瑜说的金句,应该是点睛之笔,而不是家庭主妇发牢骚。
刘若瑜:我想这世界上,没有哪件防弹衣,能阻挡这颗子弹。(为救儿子,擅闯警界线,此话感动了警察)
刘若瑜给黄成栋的忠告:最好别把孩子送国外来。(小心后院起火,多么痛的领悟,孩子不是你的全部)
刘若瑜怼朱露莎的妈妈:你女儿是公主,那得住“白宫”啊。你觉得你交钱多,那你干脆再花点钱,把我们都赶出去,你自己住吧。
从这其中,很明显能体会刘若瑜的厉害。王者为什么会是青铜?更不明白刘敏涛为什么会接这个戏?角色委屈囔囔的,还降低表演水准。刘若瑜说话逻辑满分,生活过得稀里糊涂的,这太矛盾了。
既然编剧想以偏激的方式,戳到痛处,麻烦不要搞得不痛不痒的呀。更无辜的是笑点,随时准备开启,却get不到点,怪谁喽。孙红雷和辛芷蕾,撑得好辛苦。梅婷、曾黎演的《陪读妈妈》,比这部戏好看多了。
《带着爸爸去留学》,并没做到后来居上,看似新鲜,其实不耐看。隔壁的《少年派》,倒是渐入佳境。王胜男和裴音,一个弹钢琴,一个剁馅儿的强烈对比,从水火不容到亲如闺蜜,反转更快,但一点都不突兀。
《带着爸爸去留学》最大的败笔就是,台词都按照轻喜剧的思维来设计,而没有考虑,是不是足够符合角色的性格特点。为了搞笑而搞笑,并不适合所有演员,刘敏涛在戏里就很吃亏。刘若瑜精神分裂,半清醒半迷糊。但在钱面前,十分讲原则,满满的现实感,却被婚姻打脸,有自救的能力,却要演成“神经病”。檀健次演他儿子,挺阳光一大男孩,相对来说,简单通透,双商在线,更有吸引力。
你们觉得呢?
感谢阅读,喜欢记得点赞+关注。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