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蔡元培与黄仲玉经典情书 内容: 『蔡元培与黄仲玉』呜呼! 仲玉,竟舍我而先逝耶:自汝与我结婚以来,才二十年,累汝以儿女,累汝以家计,累汝以国内,国外之奔走,累汝以贫困,累汝以忧患,使汝善书、善画、善为美术之天才,竟不能无限发展,而且积劳成疾,以不得尽汝之天年。 呜呼! 我之负汝何如耶! 『才子佳人悲情伉俪』蔡元培,1868年1月1旧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 17岁时,考取了秀才,之后开始教书。 22岁时又中举人,同年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迎娶了从未见过面的第一位夫人王昭。 王昭有洁癖,什么都要弄得干干净净,仔仔细细。 但是,蔡元培却生性豪放,不拘小节,更是大男子主义。 王昭是旧社会的妇女,经常称呼蔡元培为老爷。 蔡元培参与过百日维新,接触过西方思想,不喜欢这样的称呼,但王昭总是改不了。 于是,两人婚后经常发生口角。 1900年,蔡元培写了个《夫妻公约》,想要调整和修复夫妻的关系。 但不久,王昭因病离开了人世。 此时,蔡元培刚满32岁。 这时的蔡元培在江浙一带的知识界已颇有名气,王昭去世以后,前来给他说亲的人络绎不绝。 蔡元培不胜其烦,于是,他写了个特别的征婚启事: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天足;第二,是识字的;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丈夫死了,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 消息传开来,媒人们这才一个个退避三舍。 直到1901年,蔡元培偶尔看到一幅字大加赞赏,得知是江西名士黄尔轩的女儿黄仲玉所作。 在朋友的撮合下,蔡元培结识了黄仲玉,并大胆追求。 黄仲玉是都昌县城人,出身书香门第,不但没有缠足,而且识字又精通书画,孝敬父母,完全符合蔡元培的择偶标准。 1901年末,蔡元培与黄仲玉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婚礼。 蔡元培改革了传统的结婚方式,用红幛缀成孔子二字,代替悬挂三星画轴的传统,宾朋以开演说会的形式代替闹洞房。 婚后,两个人一起来到了上海。 先后有了女儿和儿子。 1907年,蔡元培开始了4年海外留学的生活。 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由最初的大男子主义思想,转变成为寻求妇女平等权利。 1912年,黄仲玉携子女随夫赴德国。 之后,应孙中山先生之邀,参加革命,失败后流亡欧美,直到1916年10月才应邀就任北大校长回国。 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黄仲玉放弃了自己的书画爱好,致力于照料丈夫,抚育子女,操劳家务,终致积劳成疾。 1920年,蔡元培赴欧美考察时,黄仲玉就已经身体不好,但为了不拖累蔡元培行程,她住进了北京一家法国人办的医院。 11月,蔡元培到法国后,发电询问黄仲玉病情.但迟迟没有得到答复。 直到1921年1月9日蔡元培自巴黎至日内瓦,在旅馆得朋友来电,才知道夫人黄仲玉已于当月2日病逝,时年45岁。 蔡元培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作《祭亡妻黄仲玉》一文,赞扬了黄仲玉是善书,善画的天才,而且孝于亲,睦于弟妹,慈于子女常克勤克俭,以养我之廉,以端正子女之习惯爱我以德,无微不至。 随后,北京大学等学校,团体举行了隆重的蔡黄仲玉夫人追悼会。 但当时,蔡元培无法回国参加,强抑悲痛心情继续完成历时9个月的考察任务。 此后,蔡元培一直独居,直到55岁后,经朋友鼓励,时任北大校长的他决定续娶,不过,这次他再次提出自己的条件:一,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后来,经好友介绍,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与周峻在苏州留园举行结婚典礼。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因病逝世。 『经典情书』『《祭亡妻黄仲玉》』呜呼! 仲玉,竞舍我而先逝耶! 自汝与我结婚以来,才二十年,累汝以儿女,累汝以家计,累汝以国内,国外之奔走,累汝以贫困,累汝以忧患,使汝善书、善画、善为美术之天才,竟不能无限发展,而且积劳成疾,以不得尽汝之天年。 呜呼! 我之负汝如何耶! 我与汝结婚之后,屡与汝别,留青岛三月,留北京译学馆半年,留德意志四年,革命以后,留南京及北京阅月,前年留杭县四月,加以其他短期之旅行,二十年中,与汝欢聚者不过十二三年耳。 呜呼! 孰意汝舍我如是其速耶! 凡我与汝别,汝往往大病,然不久即愈。 我此次往湖南而汝病,我归汝病剧,及汝病渐痊,医生谓不日可以康复,我始敢放胆而为此长期之旅行。 岂意我别汝而汝病加剧,以至于死,而我竟不得与汝一诀耶! 我将往湖南,汝恐我不及再回北京,先为我料理行装,一切完备。 我今所服用者,何一非汝所采购,汝所整理! 处处触目伤心,我其何以堪耶! 汝孝于亲,睦于弟妹,慈于子女。 我不知汝临终时,一念及汝死后老父,老母之悲切,弟妹之伤悼,稚女、幼儿之哀痛,汝心其何以堪耶! 汝时时在纷华靡丽之场,内之若上海及北京,外之若柏林及巴黎,我间欲为汝购置稍稍入时之衣饰,偕往普通之场所,而汝辄不愿。 对于北京妇女以酒食赌博相征逐,或假公益之名以鹜声气而因缘为利者,尤慎避之,不敢与往来。 常克勤克俭以养我之廉,以端正子女之习惯。 呜呼! 我之感汝何如,而意不得一当以报汝耶! 汝爱我以德,无微不至。 对于我之饮食,起居、疾痛、疴养,时时悬念,所不待言。 对于我所信仰之主义,我所信仰之朋友,或所见不与我同,常加规劝,我或不能领受,以至与汝争论;我事后辄非常悔恨,以为何不稍稍忍耐,以免伤汝之心。 呜呼! 而今而后,再欲闻汝之规劝而不可得矣,我唯有时时铭记汝往日之言以自检耳。 汝病剧时,劝我按预约之期以行,而我不肯。 汝自料不免于死,常祈速死,以免误我之行期。 我当时认为此不过病中愤感之谈,及汝小愈,则亦置之。 呜呼! 岂意汝以小愈促我行,而意不免死于我行以后耶! 我自行后,念汝病,时时不宁。 去年11月26日,在舶中发一无线电于蒋君,询汝近况,冀得一痊愈之消息以告慰,而复电仅言小愈;我意非痊愈,则必加剧,小愈必加剧之讳言,聊以宽我耳,我于是益益不宁。 到里昂后,即发一电于李君,询汝近况,又久不得复。 直至我已由里昂而巴黎,而瑞士,始由里昂转到谭,蒋二君之电,始知汝竟于我到巴黎之次日,已舍我而长逝矣! 呜呼! 我之旅行,为对社会应尽之义务,本不能以私废公;然迟速之间,未尝无商量之余地。 尔时,李夫人曾劝我展缓行期,我竟误信医生之言决行,致不得调护汝以蕲免于死。 呜呼! 我负汝如此,我虽追悔,其尚可及耶! 我得电时,距汝死已八日矣。 我既无法速归,归亦已无济于事;我不能不按我预定计划,尽应尽之义务而后归。 呜呼! 汝如有知,能不责我负心耶! 汝年爱者,老父,老母也,我祝二老永远健康,以副汝之爱。 汝所爱者,我也,我当善自保养,尽力于社会,以副汝之爱。 汝所爱者,威廉(蔡元培的女儿编者注)也,柏龄(蔡元培的儿子编者注)也,现在托庇于汝之爱妹,爱护周至,必不让于汝。 我回国以后,必躬自抚养,使得受完全教育,为世界上有价值之人物,有的贡献于世界,以为汝母教之纪念,以副汝之爱。 呜呼! 我所以慰汝者,如此而已。 汝如有知,其能满意否耶! 汝自幼受妇德之教育,居恒慕古烈妇人之所为。 自与我结婚以后,见我多病而常冒危险,常与我约,我死则汝必以身殉。 我谆谆劝汝,万不可如此,宜善抚子女,以尽汝之母之天职。 呜呼! 孰意我尚未死,而汝竞先我而死耶! 我守我劝汝之言,不敢以身殉汝。 然后早衰而多感,我有生之年,亦复易尽;死而有知,我与汝聚首之日不远矣。 呜呼! 死者果有知耶? 我平日决不敢信;死者果无知耶! 我今日为汝而不敢信;我今日唯有认汝为有知,而与汝作此最后之通讯,以稍稍纾我之悲悔耳! 呜呼! 仲玉! 『汝夫蔡元培』『1921年1月9日』『人物评说』蔡元培的婚姻比较特殊,1900年夏,他的原配夫人王昭病逝,那时蔡元培才32岁。 而后的两次婚姻他都有写出征婚启事,而且还真是按照征婚的要求去寻找的。 冲破了封建陋俗,提倡男女平权,打破了中国传统在婚姻问题上对妇女的束缚。 蔡元培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尤以第二段婚姻最为琴瑟和鸣,也最让人伤感惋惜。 黄仲玉出身书香门第,与蔡元培学界泰斗自然是有着共同的话题,尤其是她始终追随且支持着蔡元培的工作和事业。 她独自一人承担家庭的重担,支持蔡元培赴欧洲留学,才使得蔡元培能够在欧洲留学期间潜心治学,辛勤笔耕。 无论是蔡元培革命失败,夫妻流亡至法国,漂流在外,还是躲避在西部乡间小镇。 黄仲玉一直追随左右,任劳任怨。 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黄仲玉放弃了自己的书画爱好,致力于照顾丈夫,抚育子女、操劳家务,终至积劳成疾。 黄仲玉出身官宦世家,贤良贞烈;虽举家飘零,但伉俪和谐;而在丈夫最辉煌的岁月里她又身染重病,撒手人寰。 也难怪蔡元培会悲痛万分,写下《祭亡妻黄仲玉》这篇感人至深的悼文,文章字字血泪,情真意切。 发布时间:2025-11-05 17:36:41 来源:句子汇 链接:https://www.yingzuidou.com.cn/post/50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