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描写琴声的成语描写琴声优美的成语集锦113句精选 内容: 一、形容琴声悠扬的成语1、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 歌声回旋于梁栋间,经久不息。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 2、读音:(yōuyáng)3、“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遂成千古绝唱! 4、回复“语录”即可分享经典的流行语录;5、(出自):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6、渭河一带是诸侯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 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 7、读音:( rào liáng sān rì )8、余音:指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在耳边的声音。 袅袅:形容声音绵延不绝。 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 也比喻诗文韵味无穷。 9、造句:一首曲罢,众人还沉溺在美妙的琴音里,袅袅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 10、出 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11、专注教育13年不忘初心感恩一路有你12、(洪钟大吕):大吕:阳律中排第四。 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13、(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 ”14、(示例):就令有悲哀底景闪过他们的眼前,他们坦率的心怀也能将他融和,使他再没有回肠荡气底力量。 ——朱自清《读〈湖畔〉诗集》15、形容琴声成语 悠扬悦耳、婉转连绵、委婉连绵、高荡起伏、 泉水叮咚、如鸣佩环、余音袅袅、绕梁三日、 不绝如缕、珠落玉盘高山流水 余音绕梁、急风暴雨、委婉动听。 16、(音与政通):音:音乐;政:政治。 音乐与政治是相联系的。 指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17、(释义):声音已经结束,余音还在缭绕。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18、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石父,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他出了一个坏点子,叫做“烽火戏诸侯”。 19、在赵国内部,关于是否接受冯亭的投降起了争议,一部分人认为,接受投降,必然引起秦国的恼怒,到时候,秦必定大举来攻打,这是赵国不愿意看到的。 以平原君赵胜为首的一部分人则主张,上党地区是咽喉要地,且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何乐而不为。 赵国最终接受了上党的投降,并由此引发了战国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战争的结果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 20、快去关注了解最新资讯吧! 二、描写琴声的成语描写琴声优美的成语1、(读音):gāoshānliúshuǐ2、(正声雅音):纯正优雅的音乐。 3、(rào liáng sān rì)4、(丝竹之音):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 指音乐的声音。 5、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 6、(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7、(五音六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 指古代音律。 后也泛指音乐。 8、幽王听了这个计谋,万分高兴,决定一试。 9、上地总校北京上地信息路19号商服中心308室10、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11、(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 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 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12、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公元前五八九年,晋、鲁、卫三国的联军击败齐军后,齐顷公派大臣宾媚人(即国佐,曾主持齐国之政)带上贿赂去见晋军主帅却克,当晋方提出屈辱齐国的苛刻条件(必以萧同叔子就是齐侯之母为人质,并且将齐国境内田间的垄亩变成东西走向,这样道路、水渠都将成为东西方向,以便晋军的行动)时,宾媚人本着维护齐国尊严,坚决地加以拒绝,并准备决一死战(原话中为背城借一)。 鲁、卫两军主将,都劝告却克与齐停战求和,晋终于放弃了继续进攻的主张,签订了盟约,齐国得以转危为安。 后来以“背城借一”表示誓与敌人决一死战。 13、(击节称赏):节:节拍;赏:赞赏。 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14、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15、(读音):sìmǎyǎngmò16、释义: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 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7、(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绕梁:环绕屋梁。 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8、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 19、(解释):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20、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三、描写琴声优美的四字成语1、(钟仪楚奏):仲仪:春秋时楚国乐官。 钟仪奏楚国的音乐。 比喻思念故国,怀念乡土。 2、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 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3、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 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 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 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 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 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4、(拼音):lóngyánfèngyǔ5、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 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 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 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6、悦耳至极(yuèěrzhìjí)7、成语“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8、(解释):原指琴声陡然降落。 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9、(举例造句):所以喜奎一嫁,转瞬坤伶声势,一落千丈,伶界牛耳,又让男伶夺去。 10、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成为隋文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11、“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2、(解释):绝:断;缕:细线。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13、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14、(丝竹八音):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八音:金、石、丝、木、竹、匏、土、革等八种乐器。 指音乐。 15、(狗马声色):良犬、骏马、音乐、女色。 泛指养狗、骑马、听歌、狎妓等剥削阶级行乐的方式。 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16、(弦而鼓之):弦:琴弦,装上弦;鼓:弹。 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 17、回复“方法”即可分享各年级学习方法;18、(解释):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19、(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20、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四、形容琴的声音很好听1、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屋梁上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2、后来人们就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3、(拼音):yúyīnniǎoniǎo4、(袅袅不绝):袅袅:声音宛转悠扬。 形容宛转悠扬的音乐声连绵不断。 5、晋文公重耳当初争夺王位失利,被迫离开晋国落难他国的时候,一些小国却并不礼遇他,而楚王却给了盛情款待了他。 楚王问重耳,如果他日你当上晋国国君,如何报答我? 重耳恭敬的回答:如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于此时),再与您交战。 6、悠扬、悦耳、 扣人心弦、绕梁三日、余音袅袅7、白话文:“嘈嘈切切错杂弹,好像是大珠小珠撒落在玉盘里。 ”8、西二旗分校:北京上地怡美家园20号楼211室9、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10、如泣如诉(rúqìrúsù)生词本基本释义好像在哭泣,又象在诉说。 形容声音悲切。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例句那~的琴声,感动得我潸然泪下。 11、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 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 ”12、释义: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3、读音:( yú yīn niǎo niǎo )14、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 ”15、如鸣佩环、余音袅袅、悦耳至极、绕梁三日、余音绕梁、不绝如缕、珠落玉盘、高山流水。 16、可是这一次,诸侯们还以为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 17、(释义):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 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18、(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9、释义: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20、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五、形容琴声悠扬的成语是什么1、(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 同“桑间濮上①”。 2、这个故事就比较有名了,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 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 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 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 《左传》因此称赞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 恶州吁而厚与(同与,就是一同处死的意思)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3、(钟鼓之乐):钟鼓;钟与鼓,乐器。 指钟鼓一类的音乐。 4、(三眼一板):眼,板:戏曲音乐的节拍。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 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5、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微弱悠长。 6、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 ”7、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到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 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 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8、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形容歌声嘹亮动人。 9、回复”名著“即可分享中高考必考名著简介;10、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 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 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 ”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 ”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11、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12、(一片宫商):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 一片和谐的音乐声。 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13、(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14、晋国面队来势汹汹的楚军,就主动的退后了三舍的距离,到达城濮。 晋军的主动后退起到了诱敌深入(这个词的典故应该是出自于毛泽东,而不是战国时期)的目的,也履行了当初重耳的诺言,可谓一石二鸟,得了便宜还卖了乖。 最终,晋在城濮大胜了楚军,战争的过程就不必讲了,大家都清楚。 楚国完败,子玉继承了楚军主将在战败后自杀的传统,但也不能用“惨”字来形容楚国,毕竟楚军主力还在,并未太多的伤及筋骨。 这一战确立了晋的霸主地位,楚国也并未完全退出霸主的争夺,但秦晋在此一段时间内成为争霸的主角。 15、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 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他。 16、出处: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7、(郑卫之曲):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 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18、龙言凤语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云起雪飞如云兴起,如雪飘飞。 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袅袅余音〖解释〗袅袅:宛转悠扬。 余音:不绝之音。 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 同“余音袅袅”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余音缭绕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袅袅余音〖解释〗袅袅:宛转悠扬。 余音:不绝之音。 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 同“余音袅袅”。 19、(乐以道和):乐:音乐。 音乐能够表现中和之气。 20、出自《战国策·齐策》: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六、形容琴声悠扬的成语1、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 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2、(出处):《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 ”悠扬悦耳婉转连绵委婉连绵高荡起伏泉水叮咚如鸣佩环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不绝如缕珠落玉盘高山流水泉水叮咚如鸣佩环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不绝如缕珠落玉盘诗句:3、(吹篪乞食):吹着篪讨吃的。 指在街头行乞。 篪:古代的一种音乐,象笛子,有八孔。 4、委婉连绵,形容人的情感或音乐悠长、细腻。 5、(结构)联合式成语6、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7、(干酒嗜音):甘:喜好;嗜:嗜好。 沉溺在喝酒和听音乐之中。 形容享乐腐化。 8、(例句)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鲁迅《社戏》)9、(滥竽充数):不懂装懂(村歌社鼓):民间的歌谣、鼓乐。 (楚舞吴歌):泛指江南的轻歌曼舞。 (鸾歌凤吹):指笙箫等乐曲声。 (舞衫歌扇):舞衫:跳舞的人所穿的衣服;歌扇:唱歌的人所拿的扇子。 歌舞的装束、用具,即指歌舞。 也指能歌善舞的人。 10、一天夜里,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不禁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弹得正是那一首《高山流水》,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伯牙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 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凡伯牙琴声所表达的,樵夫就能感受到,并发出同样的感叹,伯牙兴奋极了,二人融入了同一个世界,一个只有琴声的高雅世界。 这个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二人成为知己。 11、(驷马仰秣):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 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12、原来古时候,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 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 13、娓娓:说话连续不断而又毫无倦意的样子。 形容说话生动,使人爱听。 也作“娓娓可听”。 发布时间:2025-07-30 17:27:52 来源:句子汇 链接:https://yingzuidou.com.cn/post/30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