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内容: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1、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2、朗诵比赛精彩纷呈,一首首诗歌,不断把比赛推向高潮。 经过激烈的角逐,获得一等奖的班级有:高一(3)班、高一(1)班、高一(7)班、高一(22)班、高一(19)班、高一(12)班。 3、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4、组织机构保证:学校成立专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组织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指导、检查及具体实施。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5、(4)能正确把握文章内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6、最后,祝这次展示活动圆满成功,也希望各位领导、家长参观后多提指导意见。 7、《石壕吏》(杜甫)初中生经典诵读古诗八上16首孔子语录《论语》(春秋)孔丘鱼我所欲也《孟子》(战国)孟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战国)孟轲曹刿论战《左传》春秋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西汉)刘向出师表(东汉)诸葛亮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三峡《水经注江水》北魏郦道元杂说(唐)韩愈陋室铭(唐)刘禹锡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爱莲说(北宋)周敦颐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明)宋濂关雎《诗经周南》蒹葭《诗经秦风》观沧海(东汉)曹操饮酒(东晋)陶渊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次北固山下(唐)王湾使至塞上(唐)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行路难(唐)李白望岳(唐)杜甫春望(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观刈麦(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雁门太守行(唐)李贺赤壁(唐)杜牧泊秦淮(唐)杜牧夜雨寄北(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南唐)李煜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北宋)范仲淹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北宋晏殊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游山西村(南宋)陆游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龟虽寿(东汉)曹操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木兰辞北朝民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渡荆门送别(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黄鹤楼(唐)崔颢登楼(唐)杜甫石壕吏(唐)杜甫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秋词(唐)刘禹锡卖炭翁(唐)白居易忆江南(唐)温庭筠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北宋)苏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南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南宋)李清照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南宋)辛弃疾论诗五绝(之二)(清)赵翼。 五年级下册经典诵读古诗有哪些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座莓苔草映身。 9、甲:今日事今日毕,莫等明日再努力,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抓住今天的宝贵时间,无私奉献,锐意进取。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在这里,首先请来自尧山中学的同学们为我们打开古典文化的悠悠长卷,为大家诵读经典诗文:《明日歌》。 10、同学们,让我们从国学经典中吸取营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为将来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矗习劳知感恩,实践出真知,期望大家勤学苦练,为成为一个“知行合内圣外王”的社会精英、国家栋梁而持续努力、发奋读书! 悠悠中国中华,浩浩文化,灿烂文明,光照华夏千秋千古华章,字字珠玑,篇篇锦绣,滋养北小学子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稿篇6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 11、甲: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少年时代便有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的宏伟大志。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3、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4、学校教导处组织专门人员对各班每天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检查,与教师月考核挂钩。 15、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6、应怜屐齿印苍苔,篱落疏疏一径深,黑云翻墨未遮山,17、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18、马致远是我的最爱的戏曲家之也是元代最优秀的散曲家。 他的《天净沙. 秋思》或许许多同学都熟知。 一个人,仅用二十八个字,就能把秋意那样清晰地描摹出来,下笔又是那样浅淡。 且“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成就了一种萧瑟、苍凉的马致远意境。 当夕阳西下,马致远还是那个远在天涯的断肠人. .. .. .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稿篇7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发布时间:2025-06-24 14:59:34 来源:句子汇 链接:https://www.yingzuidou.com.cn/post/2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