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顾炎武的名言《含关于爱国》 内容: 学术大师顾炎武书法墨迹,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的仇恨与友情曹九歌作品,还有〖顾炎武墓〗重现民国亭林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更清楚地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之情和责任感。 "匹夫"泛指平民百姓。 这句话的白文译就是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也应关注祖国的命运,以为国效力为己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3、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 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 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5、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6、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 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 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7、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8、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9、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0、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1、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12、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13、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 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14、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15、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16、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17、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18、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9、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20、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21、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22、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23、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24、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25、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26、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27、犯天下之不韪。 28、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29、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30、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31、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3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3、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34、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35、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36、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37、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38、天下无不可之风俗39、礼义廉耻,是谓思维4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41、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42、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43、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44、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的名言(含关于爱国)明末清初时,大约三四百年前的事情了昆山千灯有位传奇名人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爱钻研学问文艺心十足,也爱旅行三四百年前,他就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其实也不叫旅行,他的方式更像是游学和流浪这个名人很厉害呐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最后终成大家▼他就是千灯名人顾炎武踏遍祖国大半个山河的途中他创立了一代朴实学风最后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他说出的名言金句有不少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一位名人是有故事的且还是耐人寻味的顾炎武聪明好学,为人却刚正不阿你难以想象,一个生于风光秀丽之地、讲着吴侬软语的江南人是如何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气魄如此雄浑、振奋人心的话这其实与他的家教和生长环境有关他恰好处于明末清初正逢明朝灭亡▼那个年代和岁月,环境与条件恶劣并不是谁都能轻易说出这句话的换句话说,这可是要掉脑袋的明朝灭亡后,年仅三十二岁的顾炎武誓不损节,不为清朝服务他还参加抗清复明的复社昆山亭林园内顾炎武雕像一个爱国人士做到此已经不容易了对他来说还不够每年端午节,他总是在门前悬挂一块红色的蔓菁,在里面塞上一点蒜青并在后面挂一块白布,白布上写着避青二字意思是不直国朝恶而避之因此人们称他为避青先生真是个痴情种啊更甚的是他曾六次从家里步行至南京明孝陵哭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往返数千里,不辞跋涉之苦亲们注意了,那个时候可没有汽车还是火车呢那都是步行,最多也就加个马车或是小毛驴什么的来代步他痴的程度不是一点点后面在漂泊各地途中又两次到北京昌平县长陵哭吊明成祖朱棣六次到明思陵哭吊明代末帝朱由检昆山亭林园内顾炎武雕像回顾他的一生他最高明之处,就在于敢果断跳出是非之地顺治十三年,经由一批朋友的救援,顾炎武摆脱了一场牢狱之灾遂决意变卖家产,只身北游,从此专心做自己的学问自由发展,终成大家顾炎武故居早些年,切确的说是在离家远游前五年其实顾炎武过得挺不好的先是清廷的缉拿早期参与了苏州、昆山抗清虽非主角,但因此事也受了牵连后面是家族争产风波顾炎武祖上世代为官,为昆山望族因他是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家族关系错综复杂因为这事当时差点就被害还别说事后即便远离家乡还被对方派刺客跟踪追杀顾炎武故居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祸有时候还真说不准成了福正因对方寻仇,促成了顾炎武的北游也成就了他后半生的伟大学术千灯顾炎武之墓:因千灯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又尊称他亭林先生翌年春,顾炎武正式告别亲友二马二驴,此后二十余年顾炎武孑然一身,游踪不定足迹遍及山东、河北、山西、河南走遍大半个中国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顾炎武还真是个痴人你说被追杀不得已去流浪就算了这么艰苦的环境,每逢出门还非得载书数簏每到一旅店,便披寻检索,援古证今每至绝塞,则呼老兵退卒,详询地名史迹骑在驴上无事时,就默诵诸经注疏就因为太专注,有时掉到崖下,还毫不怨悔如此鞍马生涯,对学术的痴心不改不成大家还真说不过去了千灯顾炎武故居里的匾额上的字学以致用正是他一生对学术态度的最佳写照旅途漫漫趣事多你以为他只是个书呆子啊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对钱财的管理也很有一套每到一处,他便置房屋和地产房产地产这些硬件条件都有啦你说钱生钱还不容易啊顾先生会理财,你瞧瞧他在千灯的故居,就知道他厉害程度他不仅会赚钱因此一生没有困乏的时候他还是个豁达之人,非常念旧两个在北京做官的外甥曾向他借钱用他也不向他们索要共计数千两白银在顾炎武故居走走,看看亭院格局的设计便也明白先生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所在顾炎武其实赶上一个非常尴尬的年代明末清初,朝廷变动那个年代读书人的抱负都是走考取功名,为朝堂服务来实现的你说对于一个有节气的读书人来说这不等于断了他后路吗▼前面我们提到过他六次步行至南京明孝陵哭吊又两次到北京昌平县长陵哭吊明成祖朱棣六次到明思陵哭吊明代末帝朱由检你说他倔强也好,书呆子也罢顾炎武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念旧,也痴情云游四方的意义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励志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说吧,千灯这位名人有情有义,还精通天文地理学识渊博,不走寻常路也能有所作为关键还很懂赚钱却又为人豁达,不计较钱财要放现在,那也绝对是万人迷级别啊亲们欲更深入了解顾炎武这位千灯名人不妨来昆山亭林园或是千灯顾炎武故居探一探▼昆山亭林园位于昆山城内西北隅亭林园名字由来,就是因为顾炎武号亭林绿水青山,秀色相映园内还有亭林纪念馆、昆曲博物馆、昆石馆、盆景园、华藏寺、儿童乐园、顾鼎臣祠堂等景点昆山亭林园而千灯顾炎武故居则包括顾炎武起居生活区、顾炎武祠堂、顾炎武墓和顾园几个景点其中顾炎武墓地和顾园相连,形成墓、祠、厅一体的园林布局为千灯诸景之首 发布时间:2025-05-22 12:13:55 来源:句子汇 链接:https://www.yingzuidou.com.cn/post/1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