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老子名言轻诺必寡信 内容: 老子名言轻诺必寡信1、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拉第2、1“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3、在这里,老子所谓的“善”,不是盲目地做善事或者自以为是的善行,而是要行符合大“道”的“善”。 4、1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6、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8、6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9、以诚信待人,是成大事者的基本做人准则。 “诚”是一个人的根本。 待人以诚,就是信义为要。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能感化万物,也就是所谓的“心诚则灵”。 相反,心不诚则不灵,行则不通,事则不成。 10、(《汉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老子名言轻诺必寡信)。 11、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12、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13、  出自《老子》第四十一。 章器,器物。 希,无。 大象,事物的本原。 道,规律。 大器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制成,宏大的声音会超出人们的听觉范围,事物的本原没有具体的形状,规律十分隐蔽,以至无法名状。 14、也不要把什么事情都看得特别的简单,要把事情了解清楚,然后再去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做成。 15、老子名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6、--马克吐温劝人宽容,凡事要看得开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 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 所以不要后悔(4)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 17、老子名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8、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19、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0、老子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1、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2、老子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3、(苏轼)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24、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25、  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6、出自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扩展资料“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 “诚”是一种美德。 《名人名言》∶“诚即天道,天道酬诚”。 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 意思为诚实。 27、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道德经》2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29、人贵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 30、(日本)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 (苏联)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 31、4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32、Easypromisesarerarelycredited;Lightmattersareseverelychallenging. (王绍昌译)33、“多易”,把事情看得太容易,轻易行事,所以也就容易导致困难与失败。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看起来很容易却很可能碰到很多困难;做起来很简单却会遭遇很多波折。 有的工作,难度极大,却能够干得圆满;有的事情,虽举手之劳,但也经常办得一塌糊涂。 其中的天壤之别,就在于是否重视,是否把事情慎重以待。 把事情谋划得难,难也不难;把事情视为很易,易也不易。 难和易就是这样相反相成、互相转化。 34、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35、5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36、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37、   问题的关键在于所遵循的认识路线。 世人强调宏观认识论,老子强调微观认识论。 世人执着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老子则执着于对自我的认识。 大道隐藏于自身,只有求之于内,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规律。 关于道的学说,是老子毕生实践,独立思考的成果,这一成果很难为世人理解和接受。 正因为老子考虑到“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所以为世人留下了不朽名著《道德经》以及功夫传人,使大道之学经久不衰,并且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 38、老子名言: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39、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40、千金一诺:诺:许诺。 一个诺言价值千金。 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41、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42、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3、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4、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道德经》45、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6、1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 《道德经》47、老子名言: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8、●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49、老子名言: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0、这一章连同下一章,其实是老子的运筹谋略学、危机管理学。 告诫统治者从细小问题入手化解社会矛盾,以保持权势,谨小慎微防患于未然。 51、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2、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道德经》53、剜心也不变,砍首也不变! 只愿锦绣的山河,还我锦绣的面! ——柔石54、以无为的态度而有所作为,以不滋生事端的方式去处理事务,在平淡无味中去体味社会氛围。 以处理大事的态度来处理小事,以对待多数的态度来对待少数。 用德政去化解民怨。 55、蜀帝刘备在世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诸葛亮想起刘备的话,心中有些犹豫,便说:“街亭虽小,但关系重大。 此地一无城郭,二无险阻,守之不易,一旦有失,我军就危险了。 ”马谡说:“我自幼熟读兵书,难道连一个小小的街亭都守不了吗? ”56、前半句话教育我们不要轻易许诺,只要许了诺就要认真践行,不要失去了信义,后半句教育我们不要轻视我们所遇到的事情或者对手,否则我们肯定会在做这件事的过程缺乏后劲和必要的准备而失败。 57、1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道德经》58、想提一下,这句我都译得弱了一点。 也就是,“必”没有译成must或hasto之类,而是用了mightbehardly。 我自己觉得英语表达这种statements一般会婉转客气一些,没那么绝对。 当然只是个人看法,可以讨论。 59、1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 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 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 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60、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1、小信成则大信立:小的诚信树立了,大的诚信才能树立。 62、(感悟)“所”,意思是处所或地方,这里引申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 老子这里所说的“所”指的应是人生的根基。 有了人生的根基就会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因此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长久。 6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海能为百谷王》6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道德经》65、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66、上句的“轻”,开始跟很多译友一样想用easy。 后来觉得easy的承诺不见得不会兑现,生活工作中也常碰到,自己有什么难事,对有些更有能力的人并非难事,一句“没问题”也就搞定了,自然不能说人家没有诚信。 选择“casual”,觉得有点漫不经心,不当回事的含义,可能合适一些。 67、Hewholightlypromisesisn’toftencredible;hewhoregards matterseasierissuretohavemoredifficulties. (杨中仁译)68、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道德经》69、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70、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71、Promisesthatcametoocasualmaybehardlycredible,tasksthatseemedtooeasycouldbemisleadinglydifficult. (Ken译)★★★★●●●72、(刘勰)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73、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74、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75、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76、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朱熹77、柏拉图名言警句(6)关于修身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欧阳修名言警句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78、   宇宙自然的大道,没有亲疏之分,公平对待万物,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它永远只扶佑善为道的大德之人。 79、1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80、老子名言: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1、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82、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3、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84、1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没身不殆。 《道德经》8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道德经》86、报怨以德。 不少学者疑其为原文错简。 台湾的陈鼓应教授认为其在此章与上下文似不相关联,将其移至德经末章(通行本第79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后。 谬矣。 87、(孟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春宵一刻值千金。 88、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89、1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道德经》90、●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汉•韩婴《韩诗外传》)91、7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持久和平》92、老子名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93、--陈甫,宋朝哲学家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杨简,宋朝学者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94、1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的智慧》95、“多易”必然会模模糊糊、马马虎虎,大而化之、大叶粗枝,而这必然会导致工作和生活中的更多困难。 牢记“多易必多难”,在工作生活中重视不轻视,精心不将就,细致不粗放,严谨不疏漏,实干不空谈,如此才能取得成功。 9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97、1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98、0Hastypromisemeansnocredibility. (郁序新译)★99、(成语故事)五代时期,石敬瑭起兵反唐被契丹王野律德光册立为晋国儿皇帝。 石敬瑭死后由儿子石重光继位即出帝。 944年,契丹进犯晋国,出帝率军抵抗失败,皇太后李氏写降书请求皇帝阿翁放他们一条生路,表示自己说过的话驷马难追。 100、10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道德经》101、(古谚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102、   老子揭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真谛:首先在“无亲”二字上,永恒的道是不以人们的好恶亲疏而影响,天道法自然,其作用客观自然;其次,“人之道”与天之道的结合点在一个“善”字,而善即是善以人合天才能天道合人,能善于自我而合道,体现于外就是大德之人。 真正的善人是有好的命运和机遇的。 因为善人能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能宽容坦然地对待面临的一切,尤其能化解心中的怨恨而不留余怨,在大是大非上,不感情用事,而从真实公平上去处理所有的事。 那么这样的人才能受到天道的护佑,天道之心也只会降临到这些善为道的人身上。 103、老子名言: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04、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不知道出处原来在这里。 有些道理说说很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却很难。 105、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106、老子名言: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07、   古人所以尊崇大道,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修道之人,不说是为了达到最高境界,求得神通,只说为了使自我免遭疾患之罪。 所以,大道才为天下人视为宝贵。 108、6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109、老子名言: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10、1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发布时间:2025-05-05 14:32:05 来源:句子汇 链接:https://www.yingzuidou.com.cn/post/13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