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顾客:你好,老板。男一:你好。男顾客:给我来咸蛋黄的,来上十个。男一:十个,一百块钱,您扫这儿。男顾客:好,好,过去了。男一:好,慢点。男顾客:好。男二:老李。老李:哎。男二:今天端午节过来吃个粽子。老李:好。男一:来,再添点油,这油真香啊。撒贝宁:老板。男二:哟,这不是撒老师吗。撒贝宁:您好,我过来买点柑橘,老板呢。男二:老李,老李。老李:哎,这儿。男二:有人买橘子。撒贝宁:您好老板。老李:撒老师,您来买橘子了。撒贝宁:对,你这柑橘是秭归的吗。老李:是,您过来看看,都是屈原故乡产的,甜着呢。撒贝宁:好,来一提。老李:好,您扫这儿。撒贝宁:好,谢谢,端午安康。老李:端午安康,吃好再来。撒贝宁:好。
(战国时期楚国)宋玉:先生此诗,向天发问,诗情酣畅。屈原(老年):所以这首诗名叫《天问》。宋玉: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撒贝宁:屈原晚年,被流放于江南之野,汨罗江畔,那个时候的楚国已经日渐衰落,数次兵败于秦国,百姓流离失所,楚顷襄王迫于秦国的强大,与秦昭王会于楚国旧都鄢郢,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了,在悲愤之中,他修订了当年在汉北流放时所作的《天问》。宋玉:九天之际,安放安属。撒贝宁: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屈原(老年):你是何人。撒贝宁:晚辈撒贝宁,是来自两千多年之后的一个读书人,特来拜访先生,对了,还给您带了您家乡产的柑橘。屈原(老年):两千多年后,我家乡的柑橘。撒贝宁:两千多年后,您的家乡叫秭归。屈原(老年):秭归。撒贝宁:您看,这就是秭归的风貌。屈原(老年):这,这是谁画的。撒贝宁:这不是画,这是原貌,分毫不差,我们是用摄影和印刷的技术,把它印在了盒子上。屈原(老年):哎呀,如此神奇呀,看来,你真是来自后世,我两千多年后的故乡,风景甚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