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和你对话,真的有点想咬死你的冲动,
Whenever I converse with you, I really want to bite you to death
崇祯想干的事,因为受到文官的制约和阻拦一件也干不成,在崇祯看来,大明亡国就是这些文官造成的。

1
崇祯皇帝把关内可以调动的兵力全部调到辽东,希望一举灭掉或者重创清军,彻底解决关外危机。可是事与愿违,松锦大战明军大败,主帅洪承畴被俘投降,十几万大军灰飞烟灭,大明朝再也没有力量主动抗击清军。内外交困的大明,与大清和谈,赢得喘息机会,恢复一下体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兵部尚书陈新甲奉旨与清兵秘密和谈。因为年景不好,再加上连年战争,大清财政也支持不住了,也有和谈愿望,所以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前方把和谈密件送到陈新甲府上,书童把它当普通塘报传了出去,秘密泄露,引起轰动,文官纷纷上疏弹劾陈新甲。
崇祯斗不过这些文臣,只得杀了陈新甲,和谈失败,大清丧失了一次回血的机会。
2
李自成大军向北京逼近,崇祯心里清楚,北京是保不住的,于是再次动了迁都之念。
第一次迁都,因为文臣反对没迁成,那时形势没这么紧张,这次不同了,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迁都说不好听点就是逃跑,崇祯爱面子不好直说,大臣李明睿看出了皇帝的意思,主动上疏崇祯迁都。崇祯把奏疏拿到朝堂讨论,希望得到大臣们的支持。结果遭到光时亨的强烈反对,他声泪俱下说,不能迁都,祖宗基业不能丢,要与北京共存亡,必须杀掉李明睿。文臣们家都在北京,离开北京,他们的家业就丢了,因此大多不想离开北京,于是都附和光时亨。迁都就意味着放弃祖宗陵寝,丢弃祖宗留下的大片基业,本来就不光彩,文臣们反对,他只好等着君王死社稷了。
3
当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召集文臣们商量对策,大臣们没有对策,一个个默不作声,崇祯问,“谁能替朕抗击贼寇?”一片默然,仍然没人吱声,崇祯心里好凄凉,你们不是要与北京共存亡吗?怎么个个都成了缩头乌龟?
这时有人来报,李自成已经攻进内城,大臣们一哄而散,纷纷逃命去了,没有一个人留下来保护崇祯,正应了那句话,“大难临头各自飞”。崇祯的心里是拔凉拔凉的。说什么与北京共存亡,与大明共存亡,都是骗人的鬼话。
崇祯想做的事做不成,都坏在这些文臣手里,崇祯说,“朕非亡国之君,而大臣皆亡国之臣”,可见他把责任都推给了文臣,所以他觉得文臣个个可杀。
其实文官并非全坏,像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这样的好官也不少,只是崇祯不懂帝王之术,把他们都害死了。

先假设一个语境,多年未见的两个人又见面了。在年龄上来讲,我们不再是我们,但在情谊上讲,我们依然是我们。
我尝试回答一下我的观点。
我认为,潜台词无非就是崇祯用十七年的时间,终于明白了他一直不以为然的天启帝的临别感言:“不可重用东林党!”
天启帝很早就知道了东林党没一个好东西,可是崇祯的老师是东林党大佬,他早就被东林党洗脑了,在他的脑子里,东林党都是正直忠臣,只要重用东林党,国家就会繁荣昌盛,所以他一直认为哥哥朱由校该死。
不要说什么朱由检狠心,这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崇祯帝朱由检性格偏执狭隘,冲动易怒,可以说很多激进年轻人的毛病他都有,这样的性格本身就很好控制,但是也容易失控。用我上学时候的话说,就是这小子一戳就上,打架就要多找这样敢打敢拼的傻子。对喽,朱由检就是被这些东林党人当成傻子了。朱由检杀了魏忠贤,清除了朝内”阉党“,朝廷上一下子就成了东林党的天下,东林党为之欢呼啊!以后就可以随便摆弄朝局和皇帝了!
容易控制的性格,同样容易失控
东林党高兴早了,上面说朱由检的性格好控制,但也容易失控。但是东林党人都是一帮善于党争的伪君子,没几个能干实事的,人心的把握就更差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当你把别人当傻子的时候,你才是最傻的“,东林党办正事不成,想管皇上,但是没啥由头啊,朱由检勤政的不要命啊,办不成正事,皇上可不是责骂几句,那是要杀人的。结果又引出了朱由检当皇帝后的另一面:刻薄寡恩,暴躁凶残。所以,皇上开始杀人了,最喜欢的杀人手法就是”凌迟“,那是凌了一个又一个,把和东林党的那点感情是都凌没了。所以东林党后来就又开始找代理人了,什么李自成啊,多尔衮啊,呵呵。
在这里说一些朝廷隐秘
据说,天启帝是被毒死的,人不知鬼不觉的慢性毒药,而幕后策划这一切的正是东林党,而东林党一手培养的朱由检也是参与其中的,因为他太容易接近内廷了。东林党给的理由就是,天启帝是昏君,他任用阉宦,结党营私,与民争利,坑害百姓,不学无术,不务正业,人人得而诛之,死有余辜,实乃天命!而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皇帝没钱,朝廷收不上税,就让魏忠贤去收商税,动了他们的蛋糕。你看他们这瞎话说的那是一套套的,毫不脸红啊!都不看看这个国家被这帮儒生破坏成什么样了。
那么东林党怎么如此嚣张?又如此大胆敢弑君呢?
其实,他们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东林党是由东林学社而来,但是从成立那天起,东林党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团体,他们的背后是天下最繁华之地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而这些资产阶级本身又是当地的大地主、大官宦,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个官宦、乡绅、资产阶级相结合的利益组合体,他们代表了大盐商、漕运团体、银号、纺织作坊、纺织材料、销售市场、海洋贸易等等这一大堆的商业利益团体,同时也和辽东军事贵族来往密切,所以,和这些书呆子伪君子接触最多的有晋商、淮商、纺织作坊主、大乡绅、大海盗(倭寇、郑氏集团)各地军事贵族,可以说即便东林党没了,但这个利益团体还会一直存在。
他们把江浙一带变成了天下最富庶的国中之国,朝廷对此地可以说的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厉害的很呢。现在知道倭寇之乱是怎么回事了吧?大倭寇汪直就是这个利益团体的,他即是大海商、大乡绅,同时也是大海盗,而且还代表了资产阶级萌芽(说明朝资产阶级萌芽如果发展下去可以复兴中国的人可以休矣,因为东林党和复社的绝大多数人最后都投靠了满清,而且还是主动投靠)。再向前推,正德皇帝也是要收商税,结果就让这些人派杀手给杀了,还说什么皇帝自己淹死的,可笑,这么多疑点鬼都不信。
总结一下
东林党并不是特指某些人,而是一个大的利益团体,他们在明英宗后期就已经逐渐成了气候,到了万历年间,干脆就结社为东林党,不过是给自己穿了个马甲,殊不知这个马甲臭气熏天,遗臭万年。他们以为朱由检当了皇帝,他们就迎来了春天,在朱由检的屠刀下,这些只会党争的伪君子们不得不找新的代理人。他们找到李自成,找到满清,做了两手准备,幸好如此,不然就让李自成一锅端了。明明是一群不要脸的汉奸卖国贼,但是别忘了,明史就是这帮汉奸写的。可惜,崇祯帝明白的太晚了,他被这些人当成了向李自成效忠的投名状,跑都跑不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最后,他只能选择煤山上的那颗歪脖子树。